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寺修行,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寺钟声由此传扬中外。  相似文献   

2.
钟琴 《中国德育》2005,(6):77-78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刹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相似文献   

3.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4.
如今,每年的除夕之夜,总有成千上万名海外来宾和当地市民,踏着张继极桥夜泊》的诗韵,披着深夜的寒霜,来到苏州寒山寺,聆听子夜的108响钟声。据介绍,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位于古运河畔和枫桥与江村桥之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唱更使寒山寺名声大振。寒山寺以神传名,到此旅游的人,都想看看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那口钟。然而现在不但张继所咏的“唐钟”早已不…  相似文献   

5.
千古瞬间     
千百年以来,只要是识几个字的中国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自从《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也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城西十里有个枫桥镇,枫桥附近有座寒山寺。寒山寺在夜半敲钟,这在唐朝是极平常的生活小景,然而经过唐代诗人张继的描绘,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张继,襄州人,天宝进士,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唐才子书》称他“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  相似文献   

7.
一首好诗,让苏州名扬天下,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也成了中外游人渴慕的旅游胜地。这是张继的《枫桥夜泊》独有的光荣,是古诗词的含蓄、精湛、和谐、生动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9.
<正> 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进士张继,襄州人,因《枫桥夜泊》一诗不仅垂范诗史,而且令姑苏六朝古刹寒山寺驰名遐迩,成为吴地胜迹。明朝文征明曾书“枫桥夜泊”,诗碑立于寒山寺,后因年久风蚀,文多剥落,至清时俞樾另写勒碑。那寒山寺的钟至清末也被人盗去,流落在日本。物以诗闻,诗以物传,这首诗遂成为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10.
高僧寒山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而“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却是因为另外一个人而得名。这个人就是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卓锡于此,便易名寒山寺。据说今天在美国名大学的校园里,寒山拥有众多的“粉丝”呢!寒山的禅诗在20世纪被西方汉学家大量翻译,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曾经被作为披头士一代的精神食粮,而寒山则被奉为嬉皮派的祖师爷。今天看来,祖师爷当年的生活并不好过。三十多岁那年,寒山参加科举考试又一次落榜,父兄妻子对他都很…  相似文献   

11.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境相互映衬,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苦愁情,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发思古之幽情。千余年来,《枫桥夜泊》诗伴随着寒山寺里的夜半钟声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怀念。宋人孙觌有“倚枕犹闻半夜钟”句,南宋岳飞过苏州寒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寒山寺悟禅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唐诗中的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寒山寺悟禅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惟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唐诗中的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展现了空灵美妙的意境。现笔者就其意境的空灵性谈谈看法。笔者认为,《枫桥夜泊》意境的空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2,(Z6)
欧阳修是宋代名人,学问广博,诗词也写得好。他做学问、创作一向严谨,但百密一疏,偶而也有失误。他的《六一诗话》在评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因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失误。张继的《枫桥夜泊》是首七绝,早已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28个字,就写了月、乌、霜、天、  相似文献   

1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更是深受喜爱。月本朋友参观时,邀请寒山寺的高僧给讲解了《枫桥夜泊》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周远喜 《初中生》2007,(33):19-21
歌词《涛声依旧》取意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使怀着旅愁的诗人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相似文献   

18.
正张继唐代诗人张继,仅仅因一首诗就名传千古。相传,张继落榜后想着同窗好友都金榜题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因此心情非常失落郁闷,便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心境亦如那晚风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相似文献   

19.
寒山寺之诗     
说起寒山寺的诗,当然首推张继的《风桥夜泊》了: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传普天”的名诗,千百年来经得起咀嚼寻味,每当我吟读这首诗时,心仿佛被一股“愁”情所萦绕,这个“愁”字就是全诗感情的凝聚。诗描绘的事物的色彩和音响,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境的。在这里.孤舟夜泊的情绪和秋月霜天的夜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纪行诗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著名的绝句,以白描的手法叙写了残月、霜天、江枫、渔火等迷蒙、凄清的景色,及静夜中从寒山寺悠然传来的钟鸣声。28个字,把古地名刹写得动静有致,形声交织。欧阳修《六一诗话》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