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司甫希贤以“才具明敏,办事练达”而功勋卓著,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尤其在锡伯族文化教育建设方面,是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是锡伯族近代教育的奠基者,锡伯族教育集中进行双语教学开始于司甫希贤,发展于司甫希贤,他的善举不仅为锡伯族的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更为整个伊犁河谷各民族的教育培养了师资力量,同时多批外派留学生回国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宝贵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马克冬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1):80-82,116
广义“因声求义”说是上古的声训、以宋代为主的右文说和清代的“因声求义”说的合称。文章从语源学、词族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发展情况以及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语源学、词族学与广义“因声求义”说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22,(1):61-68
当代锡伯族文学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体现在自然家园、生活家园和文化家园等多层次的家园书写中,并凝聚为"牛录"和"察布查尔大渠"两个富有锡伯族文化特色的家园意象。在现代性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锡伯族文学的家园意识中潜藏着作家们对返乡的渴望、对离乡的恐慌和对民族认同危机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锡伯族因现代性危机产生的离家焦虑,促使当代锡伯族获得真正的"在家"感。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与其它民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从事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根据笔者手中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将近十五年来锡伯族研究现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及其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是保佑锡伯族子孙繁衍和家宅平安的女神。以“喜利妈妈”的功能和各种仪标的象征含义为依据,对“喜利妈妈”所反映的生育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生育观念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对锡伯族生育观念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彭谦 《神州学人》2001,(3):33-33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全国共有 172847人(据 199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塔城地区,其余的散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满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名。清代将海拉尔迤南室韦山一带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得名。关于锡伯族源,有认为居住在嫩江、松花江、绰尔河一带的鲜卑人是今天锡伯族的先民。也有认为是来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 清朝…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原居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明末清初,逐渐拆迁至嫩江和松花江一带。康熙初年,被编人满洲八旗,迁至辽宁境内的沈阳、金县、复县一带。操用满语满文作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清朝统一中国后,为了西部边睡的安宁,公元1764年(清乾隆甘九年),清政府抽调了锡伯族八旗兵丁1020人,连家眷共3275人,开赴到新疆伊犁边境驻防,至此形成了锡伯族分居祖国东北和西北的局面。东北的锡伯族长期与汉族杂居,年长日久语言文字已经失传,操用汉语汉文;聚居在新疆的锡伯族,因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同已经成为现代性语境中的根本问题。《秦尼巴克》描绘了一个社会构成复杂的“异”时空。在这样一个边疆“异”时空中,锡伯族戍边移民的自我认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黑暗腐朽的中央政府,锡伯族移民表现出明显的不认同,基于此,锡伯族移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也很薄弱。而对生活在边疆的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表现出对中国边疆的某种程度的认同。《秦尼巴克》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认识多元化语境下自我认同复杂性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初,世居祖国东北地区的三千多名锡伯族军民,义不容辞地应清政府的征调,肩负垦戍祖国西北边陲的神圣义务,由清中央政府的第一首府——盛京(沈阳)出发,跋涉万里路途,饱经千辛万苦,迁徙到新疆伊犁地区安家立业,在锡伯族历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的历史篇章。对于这个艰苦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为了“辛勤传与后人知”,使她永远留存在历史的画卷里,锡伯族著名文人锡笔臣先生用热情豪放的笔调,写了诗文,热情讴歌了他们行军、屯垦、戍边的壮举,为后辈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离乡曲》。  相似文献   

10.
试论锡伯族双语教育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锡伯族学校的锡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一方面,在大环境下受语言“功利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师资水平、教材、教学方法、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新疆锡伯族学校的基础教育一定要走锡、汉双语教育的道路,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锡、汉双语教学的道路,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情歌是歌谣中的精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咏唱方式。锡伯族情歌以自然而优美的语言表达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以质朴而细腻的描写方式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缠绵优美的歌声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器乐文化、饮食文化、因艺文化、习俗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本民族文化断代问题,并由此造成语言和文字的断裂等。从调研中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锡伯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发展统上的多民族的国家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与其它民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从事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根据笔者手中掌握的资料,将近15年来锡伯族研究现状简要描述如下。 一、组织与活动 1980年以来,为开展锡…  相似文献   

14.
在锡伯族民间文学中,神话、民间传说颇有民族特色。锡伯族的神话主要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相比较而言,自然神话的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而且往往与民间传说交织在一起;而锡伯族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韩国学者金贞培在其《韩国民族的文化和起源》一书中关于因燕国境内多为貊族 ,从而认定卫满及燕满亡民为“朝鲜人系统”的观点展开论述。本文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许多古代民族不断分化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 ,并成为这其他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因而将貊族完全认为“朝鲜人系统”是错误的。无论卫满和燕满是不是貊族 ,他们都是中国人 ;卫满朝鲜的成份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族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它具有层次性、全局性和隐含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田野调查的质量。欲在田野工作中克服这种因族际差异因素而造成的“干扰”,调查者除应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自觉外,还应对“他者”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真正沟通的“田野自觉”,保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赵超 《林区教学》2010,(6):120-121
以黑龙江省唯一的锡伯族学校——双城市农丰满族锡伯族中心校为调查点,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借鉴他省的成功经验,研究锡伯族传统文化课程,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阐述构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的锡伯族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认识具有悖论性,这既因他哲学中存在的超越倾向,也因他对犹太教“他者观”的改造,这样他之“他者”就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中抽身而出并成为“神秘化”的存在,而现代伦理学中赋予“主体”的优先地位在他那里就被“他者”所占有并出现“形而上学化”,因此必须辩证地理解其“他者观”,而不为其理论优势所制约。  相似文献   

19.
新疆锡伯族人口发展及状况评析侯伟丽锡伯族作为在新疆居住的13个主要民族的重要一员,并不是一个土著民族,而是在距今200多年前从东北地区迁入的。古老的锡伯族发源于呼伦贝尔草原和嫩江流域,后扩展到东北三省。清乾隆24年(1759年)中央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分...  相似文献   

20.
综观异彩纷呈的当代锡伯族文坛,能用锡汉双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比比皆是,但充分显示独特创作才华并推出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作品的作家却寥如晨星。在锡伯族文学交替与崛起的新时期,能够代表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堪称旗手的作家便是郭基南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