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如何激发专业调剂生的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15-116
专业调剂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在心理和学习,以及适应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调剂生的学习动机成为高校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高质量结业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得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推动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相关学者针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文章归结出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原因,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同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提升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即:预先下达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满足学生内部和外部需求,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关注学生专业兴趣,强化专业认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为抽样框,发放自制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状况满意度统计分析,意在探索分析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与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专业兴趣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条件低度正相关;男女大学生在学习计划性、专业兴趣、对学习成绩的认知、课堂效率专五个方面差异较大;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态度,其与学习行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胡晓  秦剑  王佳庆 《时代教育》2012,(19):5+9+4
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值得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个性化修学方案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路。该思路通过建立覆盖专业多、就业面广的大系或大学院,由教学科研团队建立多个专业方向。然后由大学生自己基于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修学方案。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自己确定专业方向和自己制定修学计划。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7,(5):79-82
采用《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从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四个方面对218名某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大一到大四在校大学生学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四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调查结果,从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和学习心理障碍等;高校要营造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要让学生有对专业、课程、学业进度的选择权;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8.
非专业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习兴趣、专业价值感与专业学习相冲突时的一种自主选择性学习,有教与学不相统一的特点。非专业学习现象的产生反映了学习兴趣与专业价值感这两只"看不见的手"在学习中的导向作用和我国目前高校招生制度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匹配学生与专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改进我国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在重考分的同时增加对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认知等因素的考察,是避免非专业学习,保证教与学统一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课堂上,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出现玩手机、看无关书籍、甚至睡觉等现象。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有些同学对专业的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失去求知的渴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前途。针对此种不协调现象,笔者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志向、加强专业教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风建设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并对其影响因素作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南省6所高校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1474份学生问卷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从学生基本情况、学习兴趣情况、经济对比情况、教学环境情况和课程设计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出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出国学习兴趣、出国性价比、外教情况、教学方式、课堂环境和考核形式等7个因素对大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出国正向影响显著;专业性质、专业学习难易度和课件质量等3个因素对大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出国负向影响显著;外语水平、学习情况、家庭经济条件、辅导教师情况和教材质量等5个因素对大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出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当代工科大学生主动学习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学习过程中最活跃、最需具备的要素。本文从高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出发,结合高校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等问题,从课堂教学、授课方式、课后交流、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的吻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的吻合程度较好;不同专业类型与6种专业兴趣总体相吻合;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6种兴趣上的得分顺序有差异;个人兴趣在专业选择中占有主导地位;男女生在专业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吻合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的吻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的吻合程度较好;不同专业类型与6种专业兴趣总体相吻合;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6种兴趣上的得分顺序有差异;个人兴趣在专业选择中占有主导地位;男女生在专业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专业不感兴趣、缺乏规划和目标、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质量不高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缺失的主因。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完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陶琳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0-151
本研究以高校非物理专业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调查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物理学习的概貌,得出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受到学习障碍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而提供了必要的事实依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作为高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他很多学科或技术领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问卷与访谈发现,工科院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课程兴趣不高,兴趣点偏于集中,对课程在未来专业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认知不够。为此,需要积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基础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混合式教法,进行课程模块应用解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8.
在与北京市大学生、其他高校管理类专业和我校其他本科专业三个学生群体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取向和学习方式有自身的特点,在目标激励和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建议专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安排自我研究性学习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英语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学习英语的热潮迅速漫延到世界各地。国内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英语教育,大多数高校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非专业学生也需要学习两年大学英语。但是,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网络调查进行了不完全统计,从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英语比较困难、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分和工作需要、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英语的作用不大等问题,这都是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中从国家、高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预期效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有效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更为高标准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的216名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探讨影响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兴趣的建议,为体育专业理论课在普通高校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