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奇广博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灵与智慧,人类社会的演化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使自然界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也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人类开始觉醒,意识到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长期协调、友好、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人类以自己为宇宙的中心是人类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在古代和近代哲学,科学和宗教中被上升为普遍信念,即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实践后果来看,人类中心主义信念既产生了积极效应,也产生了消极效应,尽管人类中心主义的确存在着一些偏颇并且在实践上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但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信念是不可能放弃的,也是不应该放弃的,因此,对待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应该有一种冷静,理智的态度,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形态、非人类中心主义对其的诘难,以及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具有不可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历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反对人类中心主义面目出现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通过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使理论自身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显示了巨大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础的思考,从以下几点阐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1)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分是近代的产物;(2)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二元论世界观基础上的,这种世界观具有内在缺陷;(3)不能用逻辑来反驳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逻辑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同样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论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伟 《教育研究》2006,27(1):16-19,26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环境问题的成因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理性的历史局限性。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终将被绿色发展理念吸收部分精华之后所批判。生态中心主义无疑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人类自身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其所强调的生态系统或生物体本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过高,甚至偏激地认为为了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平衡,去牺牲人类的某些价值和利益来保证,这一理念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绿色发展观正是基于两种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吸取精华并去其糟粕,充分将绿色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主导,逐渐成为中国绿色发展观的最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是环保主义者和自然崇拜者极尽批驳的对象,但是人类任何的思考和实践都必须从人类自身出发,离开了人的主体性、放弃了以人为本,认识和改造自然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与基于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他们关注于其价值维度,从实践论的角度阐发其深刻内涵。我们应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当代谋求“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主题历来是围绕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两大对立观点。只有马克思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结合起来,才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当全球性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并已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流派。那么,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是应该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呢?通过对诺顿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墨迪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析,得出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条更好的可选择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读,不可简单、泛化地诉诸“人类”,而应紧密结合二元论思维来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定内涵,并立足于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的深层逻辑,立足于透视特定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的固有局限。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解读的关键所在,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有助于准确把握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根源和实质。非人类中心论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为“物种利己主义”,人类中心论把人类中心主义界定为“人类整体主义”,都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上必须重新思考过去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立场,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实现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尤其是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在实践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经济结构调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生态化革命。  相似文献   

17.
宋杰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35-37,52
后现代主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对工具理性的滥用、对主体地位的片面凸显出发,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产生各种危机的根源,指出只有转变传统的机械的主客对立思维方式才能实现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内在的局限性又必然使之在新的发展时代陷入困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既具有立场的相似性,又具有本质的差异性,它一方面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虚妄性,另一方面又重视发展的实践性、层次性和适应性,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人类中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认识史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本文对这两种思想作了历史考察,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分析了它们的错误实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流行多年的生产力概念必须重新认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