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学校是1897年中国旅日华侨在横滨创办的一所子弟学校,过去,一直是把它作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谋求“合作”的一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的,而且还说孙中山曾直接为此事给康梁写过信。冯自由《革命逸史》“戊戍前孙康二派之关系”载: “丁酉冬,横滨侨商(?)汝盘、冯镜如等在中华会舘发起组织学校,以教育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从1895年登上日本国土起,到1924年转道日本去北京这卅年中,先后到过日本15次,累计居住时间几近10年之久,占他的革命生涯1/4还多。孙中山在日本华侨社会中的活动,主要是在1911年以前。这段时间大致可以1905年为界划分两个阶段。1905年以前,孙中山的活动地区局限于横滨,在华侨和留学生中进行思想宣传;1905年以后便以东京为中心,建立革命政党,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伦敦蒙难 1895年10月26日,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由于谋事不密,被清政府察觉,起义失败。起义领导人陈少白、郑士良到香港避难。陆皓东为了返回秘密住所销毀起义者名单,不幸被捕牺牲。清政府悬赏“缉捕”:孙中山1000元,陈少白、郑士良等200元或100元。孙中山在起义失败后,先到广州基督教牧师王煜初家避难,后乘轿潜往澳门,在葡萄牙朋友佛兰德斯的帮助下,于10月29日抵达香港。31日从汇丰银行取出300美元,避开警察,登上开往日本神户的船。11月12日在神户登岸。不久赴横滨建立兴中会分会。 1896年1月,孙中山断辫发、改服饰抵达美国  相似文献   

4.
兴汉会的成立是庚子前兴中会组织活动的一件大事,又与汉口自立军密切相关。但所据资料多属事后回忆,因而长期语焉不详,且有舛错,很难据以判断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宗旨策略及其与其他各方的关系。80年代中期,日本的上村希美雄先生根据东京对阳馆所藏与会人员当时的题词,撰写了《从旧对阳馆所藏史料看兴汉会的成立》一文,对兴汉会的成立日期、与会人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我在参与编辑《孙中山年谱长编》时,利用上村先生赠送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的对阳馆藏史料照片,参照其研究成果和其他资料,对有关问题做了  相似文献   

5.
陈少白在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革命组织、革命联络和革命宣传。他先后参与组建兴中会香港总部和兴汉会,对革命组织的早期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联络日本革命志士参与中国革命,游说保皇派联合反清。他还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在当时省港南洋一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73页写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集华侨志士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的早期革命活动就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而第138页所引史料“总理遗嘱”中又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那么,孙中山究竟何时开始投身革命的呢?按照孙中山遗嘱的说法,他投身革命的时间应从1885年开始。孙中山在其自传中说“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为近代中国能实现民族独立、民权平等、民生幸福而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革命活动中,始终体现着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从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誓词中首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1903年把它写入在日本创办的青山学校的校训内,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再次将它写入该会的政纲中。然而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则提出"五族共和",包括联合满族在内的政治主张,这个转变标志了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伦敦蒙难真相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联络会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1895年由于计划泄露,遭到清政府破坏,29岁的孙中山受到清政府的通缉,被迫亡命国外。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在伦敦清使馆蒙难。脱险后,孙中山用英文写了《伦敦被难记》一文,文中...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88年第5期发表了饶怀民同志的《论两湖志士在确立孙中山领袖地位中的作用》一文。该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饶文中有两个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饶文说,秦力山“介绍过章太炎、张继等人与孙中山定交”。我认为,章太炎与孙中山定交并不是秦力山介绍的。 据《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902年在日本横滨章太炎和孙中山“始定交”。但在1899年,章就认识孙,地点也是横滨。《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899年)五月,  相似文献   

11.
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五年的兴中会时期,正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初年代。一八九五年十月,兴中会组织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乙未广州之役还没有来得及发难即告失败。事后,清朝官吏悬赏缉捕兴中会主要成员,孙中山等人难以在国内驻足,只得移居海外。在海外,他们一方面向侨居日本、南洋和美洲等地的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组建兴中会、忠和堂等革命组织;另一方面又大力寻求关心和同情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为自己的事业争取多  相似文献   

12.
正名人链接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出生于贫苦人家,十几岁便为人做苦工,边做工边学习,但他少有大志,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拒绝,遂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政纲。1911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名孙文,因为搞反清活动,被清政府通缉,只好流亡日本,躲在旅日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曾经得到许多外国志士的赞助。美国传教士香忭文,与兴中会的成员交往甚密,是直接赞助孙中山革命的第一位外国志士。1895年10月26日(旧历9月9日),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由于谋事不南,清政府早有防备,这次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香忭文利用出入  相似文献   

14.
兴中会时期是陈少白一生中革命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此时他参与组建兴中会香港总部;结交日本革命志士宫崎寅藏等,为革命获得宝贵的外援;参与兴中会与保皇派的谈判,努力争取两派的合作,并对顽固的保皇派坚决斗争;他创办革命派第一份报纸《中国日报》,为宣传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联络会党,组建兴汉会,为革命聚集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兴中会     
孙中山正式从事革命活动,是从兴中会成立开始的。本文就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社会基础及其发展等问题,略抒己见,就教于史学界。一关于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和地点问题有过不同意见。根据争论的情况来看,兴中会于1894年11月成立于檀香山之说是无可置疑的。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史稿》里说,兴中会在1892年创立于澳门。胡汉民编撰《总理全集》,也注明兴中会宣言是1892年在澳门成立兴中会时发表的。全国解放后,荣孟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由孙中山创立。其前身为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络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先后发动了萍浏醴、七女湖、镇南关、黄花岗等起义。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3,(Z2)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是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  相似文献   

18.
潘佩珠与梁启超及孙中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佩珠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越南民族民主革命激进派的领袖。 1 90 5年 ,潘佩珠东渡日本求援。在日本横滨 ,潘佩珠会见了中国改良派领袖梁启超 ,就越南革命问题曾进行过多次笔谈。梁启超对越南民族独立和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梁的帮助下 ,潘在日本出版了《越南亡国史》等书 ,运回越南 ,作为国内革命运动的宣传资料 ,并发动了闻名国内外的东游运动。在日本横滨期间 ,潘佩珠还会见了中国革命民主派领袖孙中山 ,并就越南独立问题和中越两国革命发展的关系进行两次长时间的笔谈。会谈虽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和达成具体成果 ,但为潘后来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1 91 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 ,潘受孙中山的影响 ,成立了越南光复会  相似文献   

19.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要研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就必须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产生最晚。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集议创设兴中会时,即立张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说明至少在那时,三民主义中最先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第二年秋,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又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订为入会的秘密誓词,亦即是兴中会的政治纲领。“创立合众政府”的提出,说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也已产  相似文献   

20.
大同学校在孙中山、梁启超等关心下,创办于日本横滨,是我国华侨教育中最早的新式学校,它所编撰的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新式教科书之一,直接影响国内教科书的近现代化进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对我国教科书的现代化发展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