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第56页,第一大题所提供的第6个句子是: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此句是个病句。应改正为“泰山极顶所看到的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因为“奇景”是“日出”,不是“看日出”,这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编者找了个病句来让学生分析词组,很不妥当。此题的要求是分析出“泰山极顶看日出”是个什么词组。联系“词组的功能”这一节的内容,编者似乎是要求把它看成是主谓词组作主语。其实它是个动宾词组,“泰山极顶”作“看日出”的处所状语。如果  相似文献   

2.
《泰山极顶》刊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写的。泰山,自古称作“五岳独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临近东海,极顶称日观峰,峰上有日观亭。日观亭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有这样的笔墨,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也写了在日观峰观日出。唐朝大诗人杜甫,年轻时代想登泰山未成,写下《望岳》一诗,寄希望于将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登泰山观日出,千百年来,成为文学家、诗人抒写、歌咏的老题材。  相似文献   

3.
拥抱日出     
正上中学时,念过杨朔的《泰山极顶》。从杨朔专程上泰山看日出而不得的遗憾心情,猜想到日出胜景一定是十分壮观的了。以后又读过刘白羽的《日出》。文中把坐在飞机上看日出的情景描写的亦真亦幻,如入仙境。印象十分深刻。自那以后,便一直向往着能够看到日出,然而飞机难得坐,即便有机会坐飞机也不见得能碰上日出。所以,刘白羽那种看日出的感受怕是领受不到了。只希望能有机会到一趟沿海或像杨朔那样登泰山去碰碰运气,也许可以了却心  相似文献   

4.
《泰山极顶》是杨朔同志散文中的佳作之一,多年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与熟悉。 这篇散文,通过作者登泰山观日出过程中对沿途山川风物的所见所想的抒写,热情地赞颂了旭日东升,红光万道的人民公社及我们伟大而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激发人们高举红旗,胜利前进。这一重要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其艺术上的刻意求工,富有特色地表达出来的,而尤为突出的,是在意境的开拓上。  相似文献   

5.
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大家都喜欢旅游。现在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曾去过的地方?生:爸爸带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登上泰山极顶,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那次,我们有幸看到了美丽的日出,景象真是太壮观了!生:我去过安徽黄山,听妈妈讲黄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飞瀑,衡岳之烟云。所以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真是见多识广。今天,老师和大家再一起去游览一个更美的地方。(板书:张家界)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把课文读3遍以上的…  相似文献   

6.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然而烦恼、忧愁和痛苦却接踵而至。他们按照老师苏格拉底的要求,历尽艰辛,伐木造船,尔后泛舟荡浆,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快乐就躲藏在艰辛之中!不是吗?有人认为读书生涯难熬,苦读苦学,哪有快乐的踪影?梁实秋则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真是读书乐。”他从艰辛的读书生活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不是吗?有人认为登山艰难,山的巍峨使他们感到自卑和气馁。而作家杨朔则在登上泰山极顶,饱览日出的壮观景象后,挥笔著文。他从艰险的攀登中找到了…  相似文献   

7.
教学一得录     
挑山工登泰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为什么?这是领悟《挑山工》一文主旨的关节。根据课文的顺序,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设“谜”引起悬念。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谜”读书:①挑山工走的路程为什么比游人多一倍?②为什么挑山工走得并不比游人慢?③启发学生用一句话归纳以  相似文献   

8.
从教36年,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整整坚守了30年。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权力去选择学生,而总是被领导、家长和学生们选择,自然也就一直承担着改变落后班级和教育顽皮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做教师的都知道,宁教十个好学生也不教一个后进生,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无论有多难,我只是将其当成是"泰山极顶看日出"了。正是凭  相似文献   

9.
历来写泰山游记,大抵写登山观日出的多。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独辟蹊经,别具一格,不写观日出而写“雨趣”,写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这篇游记笔酣墨饱,情趣盎然,意境空灵,构思巧妙,写出了雨中泰山的奇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细腻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富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
享受人生     
“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做贬义词使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样理解未免狭窄。人来到世界上,美好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内容无限.你就是抓紧享用也只能仅得其中的一部分。老作家孙犁见几个年轻人在泰山极顶,不欣赏风光,却围坐在一块巨石  相似文献   

11.
陈丽君 《学语文》2004,(9):95-9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老作家孙犁有一次登上泰山,见几个年轻人不欣赏风光,却坐在一块巨石上,兴致勃勃地大打扑克。他感叹道:“扑克何处不能打?这泰山风光却能享受几回?”  相似文献   

12.
三摄 《红蜻蜓》2023,(15):18-21
<正>小档案站点:泰山种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位置:山东省泰安市关键词:泰山日出、云海玉盘、封禅泰山、摩崖石刻等盛唐开元年间,年轻的“诗圣”杜甫在落榜漫游的旅途中登上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五言律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13.
享受人生     
"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使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人来到世界上,美好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内容无限,你就是抓紧享用也只能仅得其中的一部分。老作家孙犁见几个年轻人在泰山极顶,不欣赏这泰山风光,却围坐在一块巨石上,大打扑克。他感叹到:扑克何处不能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定准方向,抓住“课眼”,才有可能集中时间解决主要问题,也才有可能冲破程式化的旧框框,为学生创造自学多练的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戏有戏眼,课有课眼。戏眼是一出戏里最精采的场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象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它是课文的窗户,正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就能带起对全课的理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中国科技奖励》2009,(10):148-149
夏则白岩裸露,冬则白雪皑皑,终年常白,因而得名“长白山”。“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1983年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极顶时发出这样的赞叹。天池美景举世无双,生物资源得天独厚,早在1980年长白山就被联合国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长白山地区蕴含着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保存得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6.
山水游记,要把访游对象的奇观胜景再现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并非易事。尤其是名山胜水,中外游者如云,妙词佳句,似乎都说尽了。号称“五岳之长”的泰山,历代帝王在此封禅祭天,骚人墨客登而吟诗作赋,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等名篇传世,近有杨朔《泰山极顶》一类佳作夺人,要想不落窠臼,写出新景,翻出新意,颇不容易。然而读了老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却有一股清新之感扑面而来,既受到深刻的启示,也获得了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7.
“课眼”是指每一篇课文中画龙点睛之处。 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象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是的,戏有戏眼,课也有课眼,课眼就是一课的窗户,打开这个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也就能扣住学生心弦把课讲深讲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就拿初一的《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一文来说,学生读了全文以后,认为文章明白好懂,有点钻不进去的样子。当老师问道:赫耳墨斯在问了宙斯的像价后,再去问赫拉的像价时,  相似文献   

18.
在星夜打着手电筒重踏摩西走过的路,想象当年垂老的他怎样克服艰险登上西奈山,在熊熊烈火中谛听上帝的诫命,接受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约定——这种经历,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一样终身难忘。西奈山壮丽的日出,更让登临极顶的旅人遐想无限……  相似文献   

19.
青山赞     
我对你顶礼膜拜,我为你梦牵魂绕。可你从不肯说一句话,从未见你一次笑脸。我依然执著地追求,我依然奋力地攀登。泰山极顶,我看到日出东海,把世界照耀得一片辉煌;庐山之巅,我看到了古树参天,鲜花遍野,流云飞渡,平湖如镜;峨眉金顶,我又看到,云从身边走,雾在眼前飞,猴子扯住衣襟,鸟儿叫在肩头……你总把最好的东西,最美的景象留在顶峰。登上一座峰巅,就开阔一次眼界,就多一份对你的感情,就多一份  相似文献   

20.
享受人生     
"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使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人来到世界上,美好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内容无限,你就是抓紧享用也只能仅得其中的一部分.老作家孙犁见几个年轻人在泰山极顶,不欣赏这泰山风光,却围坐在一块巨石上,大打扑克.他感叹到:扑克何处不能打?这泰山风光却能享受几回?你看,这不是享受吗?这里没有剥削,没有欺诈,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