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科学的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作者主要从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两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研究》2008,(7):24-26
游戏治疗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游戏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由于孩子们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游戏因此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疏导内心困惑、悲愤、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增加交往,学会运动,产生联想和幻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在游戏中得到解决。为此,我们把媒体上有关四川震后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游戏方式进行归纳,看看游戏是如何为孩子心理疏导提供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丰富交往语言内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  相似文献   

4.
<正>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笔者在身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儿童游戏精神关照下,优秀的童诗应具有鲜明灵活的节奏韵律,应有属于儿童的丰富想象,应具有天真精粹的诗歌语言。另外实现童诗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律动的游戏,编故事游戏和语言模仿游戏。  相似文献   

6.
孙爱琴  周圆 《福建教育》2023,(16):20-23
从儿童视角来看,游戏故事是儿童进行自主反思、自我叙述的内在经验活动,具有儿童叙事的显著特征。在游戏故事中,儿童叙事是儿童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解构和重构过程,是儿童结构化个人感觉和想象的过程,是儿童实现自我可理解性的过程。儿童通过“玩游戏”“画游戏”“说游戏”的行动,在游戏故事中实现了游戏叙事、绘画叙事和语言叙事。游戏故事不仅是儿童表达内在经验的载体,而且是教师倾听儿童声音,理解儿童的现实抓手。  相似文献   

7.
一般情况下,辅导老师与来访儿童主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开展心理咨询,但儿童的语言发展尚不完善,很难用语言充分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他们却能有丰富而真实的表现。因此,要保证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建构良好的咨询关系,辅导老师要充分运用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方法与技术,而心像引导和释画技术则不失为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游戏的价值包括健康价值、社会性价值、认知价值。从认知角度看,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为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前提,而且能促进儿童感知觉、注意、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都应为儿童游戏提供条件,并鼓励儿童进行游戏。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评价法(TPBA)通过创建不同的游戏区域场景,分阶段逐步从认知、社会情感、交往和语言以及感觉运动发展四个领域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它启示我国在开展儿童评价工作时,应该坚持以游戏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多个学科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儿童评价;在评价维度上应该尽可能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使之相结合,避免单一化的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10.
儿童自发的歌唱创作活动有着深厚的生物遗传基础,但更主要的是源于儿童内心对情感表达的渴望。儿童这种自发的创作活动与游戏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其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每个儿童都需要游戏,残疾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对于有语障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将训练目标溶入到游戏之中,用游戏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理解表达能力、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增强口肌活动能力和对口肌的控制,既符合其身心特点,又能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意愿,寓教于乐,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小琴 《文教资料》2006,(28):97-98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游戏以其独特性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并且在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不难发现儿童经常进行不同的动作或语言模仿,其实儿童是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上演着精彩的装扮游戏。装扮游戏就是指儿童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意愿,借助一些工具或者材料,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情境的模仿或者再次改造,例如典型的娃娃煮饭、拿着玩具或者拖鞋一本正经地在进行语音通话等等。装扮游戏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过程,能够让儿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不断创造,在思想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锻炼,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装扮游戏教学与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4.
假装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其根本特征是“替代性”或“假定性”。通过假装游戏儿童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发展,促进了儿童个性、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同时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一直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积极作用等,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游戏的现状促使我们在“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儿童游戏进行反思。儿童的生活世界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童真、童趣和童话般的世界。儿童游戏源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可是当前儿童游戏渐渐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游戏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范云 《家教世界》2013,(7X):82-83
兴趣是儿童活动和学好语言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英语游戏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英语游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及教学原则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8.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普遍存在语言障碍。针对多数智障儿童具有的语言能力不佳问题,以手指游戏《五个苹果》以及拓展的学习活动为例,为智障儿童提供听、说、读、写的学习机会,从而增强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介绍了选择和使用手指游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手指游戏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单元设计游戏活动;成人指导游戏活动;不断重复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探索了游戏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的焦点在儿童成长的几大领域内变换,除了动力发展,还包括认知的、语言的、社会的和情绪的领域。本文主要回顾有关的研究结果,希望能对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综合的解释。一、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理论探讨1.游戏理论的分歧现代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和发展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性。首先,游戏是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反映,换言之,游戏是儿童发展的窗口,它可以从不同方面揭示儿童发展的现状及水平。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即持这种观点,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对儿童生活的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区分与论述,进而提出:儿童的可能世界发生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现实世界发生在社会的文化中,而想像则使儿童在这两个世界里自由地转换,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