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植根干生活,又超越干生活,那么如何建构生活化的大课堂,呈现现实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参与生活,开展体悟学习,能够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蒋莉 《湖南教育》2002,(6):43-43
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把教和学放到儿童生活的大环境中,以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一、摄取生活现象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摄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0.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徐华芳 《小学校长》2006,(6):26-26,22
品德与生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失去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品德教育便走向枯竭与僵化。因此,品德教育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缺乏生活需要的品德教育注定是被动的、消极的、痛苦的。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品德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的统一,才会使品德与生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适应社会、提高聋哑学生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法阐明:“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从中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  相似文献   

17.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产生“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的情感,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等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如何炊?因此,积累生活素材,增加生活体验是解决学生作文难,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探寻:一是拓展渠道,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二是积累体验,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的对生活的情感认知;三是整合间接和直接经验,增加生活积累。其中,三种途径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学生拥有美好而舒适的课堂生活环境,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同学、师生之间能相互信任与友爱等,是高质量课堂生活的主要表现.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