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是青少年较为集中的地方, 非正式群体在中学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形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非正式群体,对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如何认识对待教育、管理中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班级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一群体一直存在,也根本不会彻底消失。若分析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自然是非常复杂的,但心理原因是首要的,这也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班主任应该重视。本文以初中班级为例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容轻视的力量,它对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际氛围的营造,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认为它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引导其发挥积极和,限制其负面影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具有同一社会心理而发形成的共同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同构成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学生非琥式群体,对于加强教育的有铲性和实现党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耿永红 《甘肃教育》2014,(12):21-21
正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由于无法解决阻碍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个别中学生受到打击后,要么情绪失控,离家出走,自暴自弃,要么产生自杀行为等,这些都是抗挫折能力较弱的表现。因此,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又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心理学家将十三岁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归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间段的青少年逐渐走向独立,但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个性极其不完善。此时的中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体存在于正式的班集体中,构成班集体的二元结构。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使得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成为班集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将就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特点,分类进行研讨,并对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消除非正式群体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的一种心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自负心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林俊玲 《考试周刊》2010,(46):230-231
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单方面盲目地要求孩子,形成"最亲的人却不最近"的局面。文章分析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要善于引导这种群体的发展,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中的适当工作,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类型,群体内信息的畅通性和秘密性、群体意识的一致性、成员的重叠性等特征,以及满足学生多种需要、协调同学关糸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中学生心理差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针对城乡两个生活背景下的中学生的性格特性、行为冲突的差异的表现及成因的浅析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38):169-170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人的身心发展发生急骤变化,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作者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失衡成因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一些预防保健策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7.
18.
近几年厦门特区的经济鼎足发展,郊区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在这个农村向城市转型的特定地域中,自然产生了城乡结合部。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大量征地使这些地区居民因赔偿得到大量财产;失去耕地没有工作又不甘(屑)于低报酬工作而产生的大量富余劳动力;一夜暴富而产生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等的变化;固有的传统乡村文化、人伦基础、低教育层次与现代高度物质文化冲突、渗透之间的矛盾;大量优秀外来员工就业对自身就业的冲击;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之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与不和;大量外来员工所带来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要善于引导这种群体的发展,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中的适当工作,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