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彰显、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个人知识的管理、一种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亦是一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这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获得了其基本的现实性。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言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中小学教师将成为一个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教师开展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这一方法论,提出如下看法:“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提出来虽然从教育科研方法体系角度看比较新,但实际上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世界中这是最原本的,也是始终与教师共在的教师的生存方式。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在教育世界之中。不同的是,有的人有意识地去创作“文本”,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体验用文本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有的人,因为不去反思、不去写作,因此就使得自己的生活体验仍居住在内意识里,甚至还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本文把呈现了生活体验“文本”作为一种依据,提出“生活体验研究型教师”这一概念,并通过这一类型教师的特点,提出了教师开展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4.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模式。是解释现象学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悬置”、体验、描述(现象学反思)、阐释(文本写作)来展开教育学研究,“生活体验研究”是具有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走向生活体验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当代的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是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人的生活体验进行研究;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作为主体的人参与介入的活动;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应该构建平等互动的关系。因此,当代的教育研究应该强调叙事研究.关注教师的实践知识,在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6.
生活体验是一种先于反思的、直接的意识对所经历的生活世界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在生活世界里,教师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它们是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基础,是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的中介,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定位、反思经验、文本写作来获得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解释现象学视角下,真正的教师发展,不在于技术的熟练和理论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将教师的成长深植于教师的生活世界,由知识性的方法转向体知性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身体、在关系中理解这个世界。作为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论,生活体验写作直面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和现象世界,力图恢复教师生活世界的丰富性,还原教育的完整性,是对教师存在意义的揭示,是合态度、方法与目的于一体的研究。好的生活体验写作是描述的也是倾听的,面对其局限性,教师生活体验写作需保持更开放的姿态。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许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参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若想要学生喜欢写作,获得快乐,尝到甜头,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体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许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害怕写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想要学生喜欢写作,获得快乐,尝到甜头,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在生活中用心体验,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生活体验是人对生活的体验,具有原真性、即时性、流动性、整体性及非神秘性等特征。生活体验研究的关键是对生活体验的获得。生活体验的研究虽然是有程序、有步骤的,但须明确这些程序是非固定的,可以交替或同时进行。做好生活体验研究要注意区分事实和意义、注意研究的开放态度和表述的适切性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其与教育叙事研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高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记叙文写作难以体现思辨性的认知误区。记叙文同样可以体现思辨性。经过从生活现象到生活体验的美感,对生活体验再加工的美妙,最后实现生活体验思辨转化的美悟,如此层层掘进,记叙文写作便能通过生活审美的思辨体验呈现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活体验具有当下性、完整性、独特性、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同于教育经验的研究范式,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使教育意义更加完整,它的非课题性和生存意识使它区别于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它的研究旨趣渗入了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向的思想,对教育学理论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探究现象学的实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现象学在行动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性、价值与意义,并对深入到教育现象学的应用中的教育现象学写作与研究的方法、特征与意义做出了区分与描述。现象学不仅以其独特的价值与使命,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汲养,其实证的科学之光亦照亮了真实的人的生活之路,为教育学研究真实的人做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引导。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体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根于教育情境、面向实事本身、关注教育现象的意义等等方面,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于进入到实践层面的教育现象学的反思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反思性文本的写作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5.
生活美学对写作教学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尊重感性体验,尊重生活现象,以初体验状态回归到本真生活,给心灵以体验的自由和再现的可能,使写作能成为尊重感性的顺势写作,改变以理性思维和逻辑阐释为先导的逆向写作。  相似文献   

16.
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学研究方式,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以主体身份进行生活体验研究,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然后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反思,可以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秉持现象学态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现象学态度,依据现象学还原原理进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现象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新领域得以敞开。在现象学态度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教育研究对象与内容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是进行现象学的描述与解释;教师进行职业生活体验研究应按照现象学的反思方法去操作;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是态度、目的、方法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丰富多彩的生活得不到鲜活地表现,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象值得反思。反思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学生生活单调,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这种反思的方向是不全面,也是不正确的。文章提出写作教学应该重视写作主体的个性差异,重视发掘学生个体的人生生活经验,鼓励他们自由思想,独立表达自己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9.
于婕 《教育》2006,(4):51-52
2月28日,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在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做了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席间,李博士频率极高地提到这样一个词:体验。因为在他看来,以鲜活的、直接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正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焦点所在。教育与体验有何联系?关注人的生活体验对于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有何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李博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