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含量低、各行业、各地区之间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珺  尹楚洁 《未来与发展》2015,(4):25-29,20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的结构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选择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角度研究其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在所选样本空间内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与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长期内对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一般产品出口会有正向影响,对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有反向影响,且影响系数各不相同,总体来讲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选取1992-2012年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美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价格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但近年来价格竞争力效应不断下降。与此存在明显差异的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始终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出口结构性效应,而价格竞争力效应则制约了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扩张。为促进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未来两国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两国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合作,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更多渠道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属于高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的国家。本文对近期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和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长期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正负面因素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海关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基于HS六分位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九大领域的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并采用Greenaway方法进一步测算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我国高新技术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结果显示:(1)高新技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产业内贸易则体现为典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2)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几类产品;(3)高新技术竞争力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外资;(4)高新技术产业收入贸易条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文化贸易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学界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采取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中,根据HS07分类法对主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内容的划分,通过贸易竞争指数、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及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的数据统计和计算,认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在波动中发展、总体竞争力差、文化服务贸易少,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昭锋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156-158,174
高新技术产品集群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基础,是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成长的有效途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品集群实践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品集群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當今世界經濟的競争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物化在商品中的高新技術競争。許多國家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研究和開發,競相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貿易。目前世界高新技術產品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佔整個製造業產值比重的17%,美國已超過20%,它的高新技術  相似文献   

9.
基于OECD的分类标准,利用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两个指标对1999—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不同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10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同产品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结果,中国应该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英国不仅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世界高新技术强国。随着中英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之一,而其高新技术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两国之间、中国与欧盟之间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尤其是英国及欧盟对华高新技术的出口管制体系对中英高新技术贸易的拓展产生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研究中英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中英高新技术贸易的拓展途径对于今后中英乃至以英国为突破口打开与整个欧盟成员国的高新技术贸易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耿心怡 《科研管理》2014,35(7):27-34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不同角度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运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大而不强,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均衡,急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差距、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距和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因素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妍 《科技与管理》2003,5(5):22-2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国国有外贸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结合目前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制约中国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并针对国有外贸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专业化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平  李雪 《科学学研究》2007,25(Z2):500-505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的专业化分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和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建立模型,用中国高新区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得出要提高中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集聚是不行的,产业的集聚必须要建立在市场发育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产品造假行为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少锋  高英 《科技与管理》2009,11(5):106-108
运用博弈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产品造假行为及其监管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制造企业、质监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围绕产品质量问题的行为动机及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均衡结果。基于博弈分析的结论,从政府管理部门、质监机构以及公众媒体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我国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监管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顾客导向与技术导向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战略和营销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的研究没有系统回答在不同类型行业(高科技和非高科技行业)中不同战略导向的影响有什么区别,从而不能为实践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基于对全国501家企业产品创新活动的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导向和技术导向对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2)在高科技行业,我国企业的顾客导向要显著高于技术导向,但技术导向与顾客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非高科技行业,我国企业的顾客导向也显著高于技术导向,但技术导向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要大于顾客导向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对所得的发现及其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针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2-2012年历年度50个重要经济体间的航空航天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航空航天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贸易网络逐渐稠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间建立起双向贸易关系。法国、美国、德国和加拿大是国际贸易网络的枢纽,但控制力在下降;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贸易地位得到提升。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贸易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产生一定冲击,不过法国和德国凭借稳定的贸易量尤其是双边贸易额,成为贸易网络中的绝对核心。中国尽管贸易地位得到提升,但应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航空航天关键技术和产品,降低进口依存度。此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于贸易网络研究时,应将指标内涵与贸易关系特征以及原始贸易数据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戴魁早 《科研管理》2013,34(10):42-49
本文选取1995-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投入和市场化进程等条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行业差异。研究显示,垂直专业化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且入世后的促进作用更大;而行业特征影响着垂直专业化对高技术细分行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在垄断程度较低、技术密集度较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中,垂直专业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国有企业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通过树立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及强调员工个人发展等办法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