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凯 《教育导刊》2006,(11):49-49
自尊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自我肯定,即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同。从3、4岁起,儿童开始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自尊的萌芽就出现了。可以说自尊是与生俱来的,但同时自尊也是可以壮大或熄灭的。自尊的壮大需要不断的滋养。“滋养孩子的自尊”是我从童话大王郑渊洁那里得到的启示。他在小学二年级时因为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而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位老师还把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发表。“有一天上课,她说郑渊洁你站起来,我很紧张,因为我老爱走神,我以为她又发现我走神了,我就站起来。她说你上来领两本《优秀作文选》,你的作文被推荐刊登了。这对…  相似文献   

2.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钱芹 《中国教工》2014,(4):40-40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开国总理周恩来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有个故事说,霍懋征的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有一次霍懋征上课提问,这个孩子突然举手发言,可是问到他时,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霍懋征很纳闷,课后问这个孩子。孩子哭着说:“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懋征敏锐的心感受到了孩子强烈的自尊。于是,她和孩子约定,  相似文献   

4.
答父母问     
当孩子惹父母生气时怎么办湖南省永顺县一家长问:我儿子10岁了,常不听话还爱顶嘴,有时气得我忍不住要打他骂他,事后我又后悔,该怎么办? 答:孩子既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也会给家长带来烦恼。孩子惹你生气时,为了既不伤害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5.
电脑:辩论篇电脑——网瘾——洪水猛兽,还是退避三舍的好。晏乐爸爸(儿子3岁半)电脑是一个有趣的“玩具”,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喜欢。王怡然(大班6岁)让孩子学习电脑,我心中常常矛盾:既怕影响孩子的成长,又怕错过了开发孩子智力的好机会。车轶妈妈(女儿4岁)信息时代,电脑是早期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不能让孩子成为“电脑盲”。乐晶爸爸(女儿5岁)孩子常玩电脑,我担心他的视力会不好,身体会发胖。张凡爷爷(孙子5岁)听有些专家说,过早使用电脑,会使儿童失去创造力、想象力、激励能力和注意力,电脑使这些儿童无法拥有经过磨炼得来的吃苦精…  相似文献   

6.
浙江嘉兴读者张珩来信:4岁的女儿渐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而顶撞我们。一方面,我为女儿的成长高兴,因为现代父母都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予以尊重”的概念;另一方面,我自己在“长幼有序”、小孩要“有耳无嘴”的传统中国家庭中长大,成长过程中似乎没有被尊重的经验,因此常常疑惑:怎样满足孩子被尊重的需要而又不是放纵孩子?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主持: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尊重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而尊重需要的满足与否对孩子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期,我们分享杭州武林幼儿园6位家长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女儿小时候遇到麻烦时,我常喜欢和她做一种“提问——回答”的游戏。常常是妈妈很大声地提问“:选择快乐还是选择不快乐?”女儿更大声地回答“:选择快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年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性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出生后,我就在考虑,女儿将来在处境艰难的时候,如果她能懂得选择快乐,就能笑看人生,继续愉悦地生活。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选择快乐”。孩子你别哭孩子嘛,哪有不哭的,只不过是爱哭、不爱哭,好哭、不好哭的区别而已。女儿满月后,我和她转移阵地,来到农村的奶奶家(我和先生两地分居)。由…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把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也就是英文的“NO”(不)当作“维生素N”来看待。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对孩子非常不利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常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不过“维生素”补得过多,补得方法过于生硬同样对孩子不利。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家长是如何合理地给孩子补充“维生素N”的吧。1、不要过度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就是“不”这个词。西方家长会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会这样“圆滑”地拒绝孩子:“你知道我想让你这样做,但这次不行,因…  相似文献   

9.
你快乐吗?     
小朋友,你快乐吗?你肯定会说:“我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要是能时时快乐多好呀,恐怕不容易做到!但是,快乐的时候,让我们歌唱好吗? ★我快乐:(幼儿组) ·妈妈抱抱最快乐。(召召2岁) ·“六·一”节老师选好孩子参加跳舞,我选上了,(田源,4岁) ·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王超,3岁)  相似文献   

10.
手心里紧攥着的车票已经汗湿了,展开它,我看到“淮北——舒城”。舒城,我的家。心蓦地一紧,我闭上眼睛。再睁开眼时,姑姑已站在面前。她漂亮的脸铁青着,默默抽出我手心的票,退票,提包,拉起我走出候车厅。一切不由分说。没有责备,她只说了一句:“小米才八岁啊,还是个孩子。”我心说我明白,我真的明白。哪怕在她歇斯底里大叫“你走!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时,哪怕在我的骄傲与自尊被她扯下如断了的珍珠项链时,哪怕在我真的拿包走人时……我从未忘记她是个孩子。可我也没忘记,这儿真的不是我家。回到家,看见八岁的小米哭着如受伤的小鹿。她说:…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让孩子多动手、多实践、多体验生活,这使得女儿5岁时就能离开父母一个人在省体工大队体操队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7岁时就学会了烧饭、煮蛋等家务事。而这一切又缘于一次女儿找爸爸带给我的启示。那时女儿才4岁,还在市体校训练。一天,我因有事,就通知她爸爸去接女儿。但到了6点半我心里一直不踏实(她爸爸是“工作狂”),还是自己去了。一到那,孩子正  相似文献   

12.
一、起床“你每天什么时候起床?”“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窗户时我就起床了。”“这不太早了吗?”“我的窗户是朝西开的。”(猜离合字二) 二、不喜欢中间孩子第一天上学回来,爸爸问他可喜欢上学。孩子说:“我喜欢上学,也喜欢放学,就是不喜欢中间的时间。”(猜四字新词语)  相似文献   

13.
任君 《家教指南》2006,(8):20-21
邻居小王两口子都是“工薪族”,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们五岁的孩子阳阳却总是从头到脚一身名牌打扮。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王无奈地说:“没有办法,现在幼儿园里,看人家的孩子都是穿名牌,用名牌,要是俺家阳阳不这样,怕伤了儿子的自尊,从而打击他的自信心。”难道不用名牌的幼儿真的会失去自尊么?而所谓“名牌”真能打造幼儿的自信心吗?  相似文献   

14.
山村小听众     
我的儿子今年9岁,但他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老”听众了。 6年前,孩子才3岁时,我就打开收音机给他放“小喇叭”节目。后来孩子长到6岁时,我又给他按时放“星星火炬”和“彩虹桥”节目。自去年以来,由于受我的影响,他又开始收听“阅读和欣赏”“不听不知道”“军事生活”等节目。听广播,已成为他的好习惯。我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几年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到了3岁左右,便开始意识到自己。由于孩子有了“自我”,便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孩子,这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关键。我的外孙女媛媛已满5岁。一天,我在搬运晒好的大白菜,媛媛见了也跑过来帮忙。她抱起一棵四、五公斤重的大白菜,“扑通”一声扔到堆放大白菜的地方。这时,老伴心痛地开了腔:“连4岁的洋洋(我的另一个外孙女)都……”我  相似文献   

16.
庄重的军礼     
17岁那年,当我登上幼儿园的讲台时,朋友们戏说我是“孩子王”,我高兴地以笑作答。可是,有一天,当我多年不见的一个儿时伙伴看见我胸前佩戴的园徽时,惊讶地说:“你怎么当幼儿园教师了?不就是哄孩子不哭不闹不出事吗?你不怕别人瞧不起?”她的话让我原先平静的心海再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18.
一年春节 ,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 ,朋友的孩子一失手 ,碗掉在地上 ,“哗啦”一声 ,碎了。  朋友生气了 ,说 :“看你 !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 ,连个碗也端不住……”  孩子不安极了 ,要哭。  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 :“碎 (岁 )碎 (岁 )平安 !碎(岁 )碎 (岁 )平安 !再给孩子找个碗来 !”  一句话 ,说得大家都高兴起来。孩子脸上的沮丧、不安也一扫而光。家庭里立刻又洋溢着节日的祥和气氛。  我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碎 (岁 )碎(岁 )平安” ,把由孩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 ,转化为吉祥。我们当老师的 ,每天不知…  相似文献   

19.
1.(1)(√),(2)(×),(3)(√);2.那天他听到哭声时,便断定我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他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儿强烈的自尊;3.略;4.略。  相似文献   

20.
《你是一个好孩子》是一篇寓含深意的短文。文章描述“我”读小学时,一位数学老师和一位语文老师对我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及其对我思想、性格和成长的深刻影响,向人们揭示:自尊,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数学老师不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