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程文化自觉,是当前课程文化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厘定、深化。课程文化自觉,不是课程理论的自觉,而是人的自觉、人生的自觉。课程文化自觉,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生命自觉、师生的人文自觉以及师生的性向自觉。师生要完整实现课程文化自觉,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基于专注与统一,增强课程文化自觉的内力;既要旁通又要贯通,搭建课程文化自觉的通衢;圆成慧力,是课程文化自觉的鹄的。  相似文献   

2.
任何变革得以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能够创造出适宜变革生存与繁荣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它所面对的实然学校文化呈现哪些表征?这些表征又是如何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如何通过学校文化的建设来推进改革的进程?这些是学校课程改革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文化自觉是课程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从工具自觉到主体地位,从泛科学理性自觉到科学理性,从一般属性自觉到理论建构,从二律背反自觉到必要张力,从隐性表现自觉到显性管理,从价值导引自觉到质性评价,以实现课程文化自觉的建构。课程文化创新是课程文化自觉的落实和实现。课程文化创新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让大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不足,需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课程文化自觉意识,推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方能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课程的研究、实施和评价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课程文化自觉研究中肯定了课程文化自觉研究的价值意蕴,注重了课程文化自觉的内涵阐释,凸显了课程文化自觉的特征分析,涉足了课程文化自觉的途径探究。研究虽取得重要的成效,但尚存在主题比较狭窄、重理论思辨轻实践操作、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今后相关研究要拓宽课程文化自觉的研究主题,致力课程文化自觉的操作策略,重视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文化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是人类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显。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交汇和冲突,世界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发生,已经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唤起了人类对文化价值的关注。必须看到,文化发展具有肯定性价值和否定性价值的两重性,在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高扬文化的肯定性价值,克服文化的否定性价值,有赖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类的理性自觉、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课程文化自觉有三条基本途径:传统课程文化寻根,国际课程文化理解,本土课程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正确确立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也要体现"文化自觉"的精神,幼儿园课程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同时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如 《教育研究》2006,27(12):72-78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创造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必须先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自主创新的思想认识前提;而自主创新则是文化自觉的具体实践展开。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程权力是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赋予的教师实施课程实践活动的权力,包括学校课程决策的参与权、课程开发权、课程实施权、课程创生权和课程评价权等,具有制度规定性、目的指向性、价值多极性和复杂相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