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进一步思考。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后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承担着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过滤器”的作用;表征着主流文化阶层对课程资源的文化濡化活动,并起到了类似“社会安全阀”的防护网的作用。借助于对这几个角度的层层梳理,我们可以更丰富、更全面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社会功能,从而使课程改革的规划与实施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得更紧密,衔接得更协调。  相似文献   

2.
采用詹姆斯·S·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提出的有目的的法人行动者理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权力的来源、公司权力的对内分配和对外制约,进而从权力的角度阐述了公司结构内部的利益平衡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循着这一研究路径,力图对公司权力理论进行另一种视角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以社会利益关系为出发点,论证了法的本质——法是由社会对比力量状况决定的,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权威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职业教育外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职业教育活动自身的演进,使既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益分配格局的平衡性被打破,原有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及课程实质失去应有的效能,职业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服务不能与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合拍,导致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职业教育所能发挥的社会效能降低,进而导致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从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出发,积极地要求重新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规则与实质,通过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反复“协商”与“博弈”,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课程重新处于一种有效的、平衡发展的状态。这一过程即是探寻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制衡点的过程。找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制衡点是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促进职业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包括:国家、企业界、教育消费者及教育经营者。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只有有效统筹上述几种利益群体的利益,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利益结构为基本分析工具,从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博弈、利益整合的视角,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涵义、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政治社会学的解读。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有分化而无悬殊的社会,分化、差异造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而利益的零和博弈与过度悬殊则又造成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从利益表达、利益聚合的高度进行体制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利益协调能力、调控能力和凝聚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术职业的专业化是学术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为一种专业的过程。本文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学术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可以从知识、权力、伦理和社会利益四个纬度来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利益的视角而言,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在本质上也是利益协调制度,是协调和维护不同利益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学分制改革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当前学分制改革困境缘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存在权利利益、经济利益、观念利益以及知识利益的冲突,难以得到有效整合。要构建制度化的教育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多方群体利益渠道;放权与定责并进,法制、民主、责任意识与制度共建;整合高校利益分配,加大教学资源投入的利益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般认为,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课程改革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它往往涉及有关课程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方向性调整,因此,课程改革要对课程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变革,而在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许多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简单道理被过度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益使然。如果我们采用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就会发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要对课程中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重新“洗牌”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从资源角度来讲,中国的改革,可以看作是原来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经济资源面向社会分散和转移的过程.社会资源与其占有或控制主体的结合,使社会资源向利益转化,由此影响人们的相对地位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新的权利、义务和行动规则,产生新的社会利益群体.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总体利益格局沿资源分散和转移的两种渠道进行分化的双重脉络.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重新编写和更换,它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从本质上讲它是一次文化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借鉴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这些理念,一旦融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必然产生激烈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移民问题。功能论认为高考移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因为它破坏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导致原有的配置格局失调;冲突论视野下,高考移民的本质是移民考生与当地考生追求自身利益的冲突;从批判论的视角分析,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是产生高考移民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课程评价的社会学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课程社会学研究,标志着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重心的转移。课程社会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将课程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课程系统内部探及了知识的选择、分配、传递与评价,指出课程是一种“法定知识”,是社会对其成员加以控制的中介。①课程评价作为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评判课程的价值,对处于社会系统中和处于师生互动系统中的课程作出价值判断②。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课程评价的社会特性,探及其社会学意义,是课程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均衡 利益的均衡并不是利益的平均分配,而是按社会各个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方式和规则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平衡。在现阶段.人们对利益的占有必然与自己在利益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相对称;但同时,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也必须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核心理念相一致,从而使社会各阶层感觉到合情合理,如果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矛盾,社会能够及时地加以协调和化解。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往往并不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利益上的矛盾或冲突,而在于它能够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5.
美国社会学法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庞德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而影响深远的法学家之一,其法律思想将社会学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中,开拓了法学的新视野.社会控制理论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既表述了庞德的法社会学的实用主义思想,同时也贯穿了很强的社会功利主义法学关于社会利益的思想.同样,该理论在我国当前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社会学中的知识与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社会学需要这样一种理论,它将知识问题重新纳入课程的争论之中,而不否认知识的社会和历史本质。现有的教育社会学,无论是建立在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都没能为可供选择的课程提供基础。本文提出了“社会现实主义”的知识与课理论,这种关于知识而不仅仅是关于认知者的社会理论,既承认课程知识的社会历史本质,也承认它们超越其特殊社会起源的客观性,并将课程知识的客观性置于社会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的公共规则和惯例之中。  相似文献   

17.
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庞德法社会学的基础。庞德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中遵循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社会控制论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功利与利益、利益与社会控制、利益、社会控制与法律的任务、法是什么等问题,印述了法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内部的利益再分配是学校内部管理中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改革的本质是对各种利益的调整与组合。管理则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在计划经济的社会形态下。重视人的精神利益,报酬上也提倡多劳多得,在实践层面上实行同一工龄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不承认个体价值,不鼓励冒尖,甚至出现“枪打出头鸟”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制约了个人的成长,影响了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则恰恰相反,重视个人利益。提倡个体成长.鼓励人人冒尖,实现自身价值,以个人利益带动集体和国家利益,实现社会进步。两种价值观念的主流意识引起各种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报酬体系的重大调整。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形式,不仅转变着人们的观念。调整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激发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性,同时也给思想和行为准备不充分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焦虑和行为转变的阵痛,致使报酬体制的建立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利益关系是否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益不和谐会通过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反映出来。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和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体制过渡时期的利益分配首先是一种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我国改革中形成的城镇、农村和权力寻租三大利益集团及其相互博弈,决定了我国宏观经济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制度变迁.微观领域的利益分配以宏观利益的分割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