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26年(明天启6年,后金天命11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进攻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他全力以赴,大造声势,志在必得。宁远守将袁崇焕以1万多明兵,“凭坚城,用洋炮”,婴城固守,誓与宁远共存亡。宁远之战必然是一场恶仗。但是,开战仅两三天.胜负尚未分晓,努尔哈赤就突然撤兵回沈阳了。于是有人说,努尔哈赤在这次战争中身负重伤,大败而返。这个说法似有道理,但并不是事实。且看宁远之战的大致情况。正月23日,后金军到达宁远城外,离城5里安营扎赛,在城西大道上布阵设防,准备迎击山海关援兵。努尔哈赤以大军压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明朝、蒙古、后金三大势力的消长和关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在抵挡后金进攻的过程中,袁崇焕制定并实施的诸多争取笼络蒙古的策略、措施及其作用,肯定了蒙古民族在抗击后金斗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探讨了明朝与蒙古联盟解体、后金与蒙古建立联盟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3.
辽阳自古就是东北地区的军事重地,其地理位置优越,进可攻,退可守;且物质资源丰富,能提供丰厚的供给,是一个理想的后方根据地.明朝末年,兴起于东北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了与明王朝对峙的后金政权,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努尔哈赤分析了当时后金面临的形势,主要从军事进攻的战略目标出发,兼顾政治、经济利益,把都城迁到辽阳,体现了辽阳在后金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①②③④赫图阿拉老城努尔哈赤所建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遗址,位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苏子河与二道河汇合处左岸。该城始建于明万历31年(1603),后金天聪8年(1634)改称兴京,与辽阳、沈阳并列为清初关外三个都城之一,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  相似文献   

5.
交待不清     
课本第 14 3页 :“西晋末年 ,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 ,进攻西晋。匈奴兵占领洛阳 ,俘虏晋怀帝 ,杀死官民几万人。西晋迁都长安。3 16年 ,匈奴兵又攻入长安 ,西晋灭亡。”刘渊进攻西晋和匈奴兵占领洛阳之间缺少必要交待 ,过渡突兀 ,很容易误认为刘渊率匈奴兵占领长安。“匈奴兵”一词内容不具体。实际是刘渊的儿子刘聪于 3 11年“派刘曜率兵破洛阳”。交待不清$安徽省全椒县马厂中学@何泽九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旧城的变迁和新城的兴建(呼和浩特史话之一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世纪初年,清王朝的前身后金汗国,以明代的建州卫为基地,崛兴于我国的东北地方。后金汗国的满族统治者,在没有进入内地以前,就利用了内蒙古封建主之间的矛盾,控制了内蒙古的大部,包括呼和浩特市所在地归化城土默特。他们在进军内蒙古的过  相似文献   

7.
沈阳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古沈水(浑河)的北面,其最早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战国至两汉时期所建立的候城.本文以沈阳方城为研究中心,介绍后金政权入沈前沈阳城的状况、清初沈阳方城发展变化以及沈阳方城发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朱德诗选注     
题解: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一名日兵失踪,向芦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为了保卫祖国,我全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1,(2):12-13
悦读指南: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尔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豫不定、进退两难,这是为的何情?我左右琴童人两个,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曾三次迁都。第一次是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从建于万历十五年的费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第二次是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11.
卢尘逸 《初中生》2011,(4):12-13
悦读指南: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尔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豫不定、进  相似文献   

12.
明朝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党派斗争,各党各派为满足自身利益,在政治上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在经济上获取大量货币财富,不断寻找借口攻击自己的派别,力求可以排除异己,独占鳌头。党派斗争引发的政治风波牵扯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致使明朝后期政局动荡,农民起义不断,朝廷在后金军事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本已经衰落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迅速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3.
《法典》诞生前的政治形势是:一方面钦察罕国灭亡后,约经百年,到了十七世纪初,沙俄政府的军队便越过乌拉尔山,向蒙古地方展开了侵略扩张活动,另一方面,于1616年在我国东北地方兴起了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改为清),开始向明朝进攻。明、蒙联合抵御后金而失败,到了1636年,林丹合罕的中央政权倒台,漠南蒙古十六部四七九旗归顺了清朝。这使明、清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清兵入关造成了有利的条件。名义上的蒙古共主林丹合罕的中央政权倒台后,蒙古民族的政治重心转移到了卫拉特的准格尔部、准格尔部首领巴图尔洪  相似文献   

14.
“俄木布事件”是后金统治者制造的冤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经济及政教中心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满洲王朝贯彻实施其“并蒙古以敌明朝”之既定国策的必争之地。故而满洲统治者借俄木布违反贸易禁令之机,清除俺答后裔的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中,“云南王”龙云由短暂的观望到反对张杨而拥护中央;由主张武力进攻到军事政治并用;并劝告杨虎城接受陕甘军事善后方案,建议南京勿对西安用兵。龙云的上述做法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代惠宁城的建城时间,史料记载和今人研究有多种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判断标准不一.建城时间有多个不同的判断节点,应以其何时建成,具备军事防御和居住条件为断.据此,惠宁城开建于乾隆三十年,次年城垣建设完毕,但未造兵房,不能驻防,直到乾隆三十四年城内建造兵房后,才具备驻防条件.因此惠宁城建于乾隆三十四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有:"夫兵者,国之卫也;""地有所必取,城有所必攻;""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的战略预测等.有此成就,主要取决于他对古代兵典和军事问题的浓厚兴趣,以及湖南教育界军国民教育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旅顺是海路咽喉,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明与后金为争夺旅顺进行了反复较量,最终以后金的胜利而告终。后金占据旅顺,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在军事上取得了主动权;明朝丧失了旅顺,使第二战线失去了基本保证,在军事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相似文献   

19.
姜钦峰 《课外阅读》2009,(23):58-59
明末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小事。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建州女真部的古勒城。明军遭到激烈抵抗,久攻不下,于是女真人塔克世和父亲两人冒险进城劝降。没想到劝降未成,此时突然城破,明军冲进去不分青红皂白,竟把塔克世父子也杀了。  相似文献   

20.
巨人国建起了防蚊城,人人穿起了防蚊服,向蚊子国发起猛烈的进攻,不但夺回了电视台大楼和总统府,让蚊子国伤亡惨重,还打死了蚊王球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