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
周燕舞 《快乐阅读》2011,(13):48-49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什  相似文献   

3.
正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因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一)实行课文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初中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我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  相似文献   

6.
鲁霞 《中国教师》2010,(Z1):215-215
<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云红 《考试周刊》2009,(45):99-100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高中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
  1.学生要实现语言运用能力提升,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语言知识上升为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需要一个中间媒介,也就是听说读写的练习,这是语言形成的关键。不过,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是外因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知识成功向能力转化。  相似文献   

9.
曹霞 《考试周刊》2013,(30):95-96
<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就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是深远的。"聋哑病"和"高分低能症"均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高中英语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英语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茺颖 《甘肃教育》2009,(20):34-3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应考好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操练.让学生记住一些单词、语句。但我认为.既然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就应该让它真正发挥出语言的特色,教师应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当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学生也很难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因为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它是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即学生积极运用英语思维,主动把疑难借助已有语言知识表达出来,并能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是获得国外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中学生,良好的英语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了两三年英语,课堂上还得教师领读单词、句子、课文,还需教师逐句地翻译、分析。有些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学得不错,可一离开课本,阅读试卷或课外读物上的文章时困难重重。还有一些学生,语法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一说或写英语就错误百出。产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它影响着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理念和行为。语言知识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是构筑语言能力的基石。语言知识是语言能  相似文献   

15.
谢奎金  罗念军 《高中生》2012,(30):42-43
信息表达是英语写作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英语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包括遣词和造句两部分。同学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现逐一把脉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媛 《考试周刊》2012,(67):82-83
多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避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教授外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目前,大学英  相似文献   

17.
谢奎金  罗念军 《高中生》2012,(10):42-43
信息表达是英语写作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英语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包括遣词和造句两部分。同学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现逐一把脉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最为重视的知识之一。英语阅读的模式也在经历着深刻  相似文献   

19.
张宏红 《教师》2010,(15):95-95
本文试就大学英语的精读教学策略运用作探析,旨在借此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就是要在发挥文本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帮助他们解决在精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倾向于督促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记忆者,倾向于准确记忆相关单词和语法知识并正确运用于考试当中。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有提高,但整体上偏重记忆而非运用,导致目前被普遍诟病的"哑巴英语"问题,最后虽然学了多年英语,却只是会答英语试卷而已,无法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任务型教学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目前,美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了这一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在于在互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而非记忆所学知识,重视语言的输出而非简单的应试,通过在特定任务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交流,最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