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甚至教师的信息量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落后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愉快学习,真正打造快乐课堂。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以师道尊位、板着脸、端着架子和学生交往,这样学生会敬畏、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代沟,他们不愿接近教师,不喜欢教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了中小学教师不敢管学生的教育“怪”象。随着学生权利不断增加,教师的学生管理权不断削弱,中小学师生权利保护失衡。教师行使学生管理权引发与学生及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纠纷凸显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之间的管理边界不清晰。中小学教师陷入“自我伤害”的困局,无奈选择放弃学生管理权。为突破困局,国家通过修订《教师法》和制定《中小学教师依法执教行为规范》以平衡师生权利,明确教师管理尺度,加强教师的自我保护和事前防护,规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法院对教师的处罚权限,使我国中小学教师能安心依法行使学生管理权。  相似文献   

3.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用亲切语言温暖学生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主导。而新课改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教师的循循善诱也才能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教师、家庭、学校、社会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坏境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教师要首先主动适应学生,并帮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学校、适应社会。本文是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责任决定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这种导向、组织作用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导”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追求交流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追求并建立好的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实现教学关系的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和学生更好地交往,更好地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互动,并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语文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学生,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亲近教师,亲近语文学科,这也是教师爱学生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其次,给学生以尊重。在语文课上,尊重学生主要是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阅读见解,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闪光之处和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学生的相同点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体来说都是具有学习性、选择性、创新性的人。教师和学生的差异表现为成长环境和认知的差异,身心发展程度的差异,知识、能力的差异等。教师和学生的异同,要求师生互尊,相信与鼓励教师、学生创新,理解学生的多元认知、失误乃至异想天开的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3.
1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依存。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有四种。一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再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独占讲坛,解决一个问题,学生要答出教师心中所想,教师方才罢…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要把阳光不断地洒向每个幼小的心灵: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教师要给学生、家长、自己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在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往往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班干部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而忽视与弱势学生群体的交往。调查发现,教师权威、教师期望、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背景成为教师选择课堂互动交往对象的重要因素。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怀,所以教师应该改善师生关系,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期望,改变功利化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交往机会,让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生满意的教师包括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和教育质量、使校园更加和谐、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十分重要。造就学生满意的教师需要国家、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技术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网络对话。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在教学中是教育者、引导者、观察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以教者的身份教学生做人、求知,教师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知识、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智,以自己积极的心态感染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传统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素质教育使教师在课程中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