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已到了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地步,在有的地区其严重程度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当前发展生产、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与城市公民相比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方式、途径上有不同的要求。建议通过建立“农民环保协会”、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等途径加强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
"两型"视角下农村环境教育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教育面临着农民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保宣传和环境法制不够;农村环保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等形势,十分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弥补当前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根本需要。以“两型”建设为视角,为优化农村环境教育,可采取如下举措: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创新环保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科学指导,推广农业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生态十分脆弱,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我国环境教育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环境宣传教育非常不足,人们对环境问题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环境意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教育是当前摆在环境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面临着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直接制约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改善西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需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生态移民建设,并在产业调整中增加环保产业的份额,产权明晰,推行“绿色通行证”。  相似文献   

5.
张义  韦少雄 《文教资料》2014,(8):117-119
本文以广西河池市为例探讨了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相关问题。在该地区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农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农民环境教育滞后。为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农村视角。保证农民环境教育内容的适切性;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化的农民环境教育阵地: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群众的环境意识的淡漠直接导致了某些农村日趋恶劣的环境现状的形成。环境教育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可以在短期内对农民普及环保知识教育,使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依法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一、点上着力,切实提高领导者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 近年来,从各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地方发生的诸如滥砍滥伐等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的典型事件,大多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基层的一部分领导干部。有些领导干部自己虽然没有上述违纪行为,但…  相似文献   

7.
张义  韦文广  覃勇荣 《考试周刊》2014,(83):193-194
正规环境教育的局限性显著,同时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意识低下,因此有必要在该地区开展农民非正规环境教育。实施西部地区农民非正规环境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编写各种乡土性、专题性环境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完善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平台;加强西部地区农民环境教育的队伍建设。西部地区农民非正规环境教育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问题为基础;行动为导向;双向交流;终身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做好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利用环保经济手段,完善城镇环境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就成为解决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的破坏和急剧恶化,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并威胁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体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培育人们的环保理念,增进人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完善并有效实施环保政策,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增加农民的收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减轻农村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高等学校应在非环境专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环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发挥环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起公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由于公众环境意识淡薄、法制建设滞后以及执法行政主导体制等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难以抑制。对于如何增强环保观念、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环境产业、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民参与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但参与热情并不高涨的原因,提出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几点对策:加强环境伦理意识教育,普及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明确农民的环境权和参与权,实现农民对环境参与的制度化、法律化;健全农民利益驱动机制,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政府投入,注重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教育的实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在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和云南等西部农村地区开展环境意识问卷调查。据问卷分析表明,西部农村公众的环境意识处于中级水平,多属于浅层环境意识。因受地区、文化程度、民族、职业、性别、收入和年龄等个性因素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依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环境教育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西部农村应建立“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多种途径、注重实效”的具有西部特色的环境教育发展模式。一、注重生态伦理渗透,以塑造“理性生态人”为价值追求目前,国际环境教育已跨入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阶段,生态伦理渗透亦成为环境教育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村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尤其不利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在建立生态保护规划协调机制背景下,河北省生态环境存在着制度上、意识上、监管上的问题。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河北省应探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充实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支持,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法治新体系,全面、科学有效地解决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批农民很快摆脱贫困,踏上了富裕之路。但是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耕地和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由于许多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当财$的梦想和急功近利的小农意识相结合时,l曰时的蒙昧就酝酿出新的苦果,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成了残酷的现实:1.农村政策放开以后,由于长期的贫穷,一些人希望能够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一些地区农民是如何“吃山”、“吃水”的呢?为了…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各种因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灾害频频发生,这使得农民环保观念由过去的匮乏进入觉醒状态。虽然这种意识目前还很薄弱,但只要加以引导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恢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乡村振兴阶段讨论的重要议题。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农民是否有效参与,但当前农民参与面临着组织化程度低、环保教育机制缺失、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困境,致使农民参与热情不高。针对当前问题,需要建立精细化制度来保障农民主体的参与途径、参与方式及其权责,具体应从完善教育制度精细化、组织制度精细化、激励制度精细化、保障制度精细化等方面入手,保障农民的参与权,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关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因此,要自觉地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看做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存、种族延续、人类发展的大事来抓,看成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而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寻求和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素质和环保道德修养。一、绿色学校的内涵所谓“绿色学校”,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绪论”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初步建立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念。在“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