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史》1988年第3期刊载了储剑虹先生的一篇短文,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只办过短期的体育干事训练班,未办过体育专门学校。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青年会全国协会办过体育专门学校,不但有当年学员王毅诚先生的回忆及已故董守义先生的日记等为证,  相似文献   

3.
<正> 一、概况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理事筑波大学教授成田十次郎先生邀我与他一起举办中日学校体育教学研讨会。他之所以热衷搞这个活动,基于这种思想:廿一世纪是亚洲经济与文化起飞时期,为了改变以往举行类似活动以欧美地区为主的状态,他成立了亚洲体育教育研究所,通过在亚洲各国开展以学校体育教学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 20个春秋了,当我打开 1982年《学校体育》 (我从 1982年开始阅读该刊 ),那时的刊物比较单薄,而今《中国学校体育》不仅栏目与页码增多,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了。 20年的耕耘,她已根深叶茂、桃李芬芳,她凝结着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成为了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   曾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资料,编了一册《基本体操》,投寄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不久编辑室王占春先生来函鼓励我说:“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在有生之年写点东西至关重要。”并告诉我,他已将其中一节《雨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体育编辑室前主任,原《中国学校体育》编委王占春同志于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王占春先生曾主持编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套《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是新中国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为编写中小学体育教材奉献一生,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积极倡导者,更是青年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勤奋好学、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襟怀坦荡、真诚坦率的优秀品质感染着他身边的学者、同事、朋友及中青年一线体育教师,先生的高尚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体育实践给学校体育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传承和发展。今天在这里,以此专题追思与缅怀先生,他将会以另一种方式永恒地活在我们的记忆和怀念中,他的光辉业绩将铭刻在学校体育事业的丰碑上,将激励着学校体育人不断前行,继续为新时期学校体育事业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正> 我与真名先生关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讨论(见本刊1994年第2、4、6期)前后持续了一年,十分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有勇气把这场讨论坚持了下来,这是有益于学校体育的学术发展的。这场讨论实质上是一场有关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讨论。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再深入地将这个问题讨论下去。 我始终主张教材是可以而且应该不断更新的,“滑步推铅球”教材决不是“永不磨损”的,这是一个可  相似文献   

7.
提起马约翰先生,人们通常想到是他在清华对体育所做的贡献,而很少有人想起他在云南昆明的体育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抗战时期马先生在昆明的体育实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马先生在昆的体育实践主要包括在西南联大的学校体育实践和在昆明组织的大众体育实践两大部分。在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马先生延续了他在清华形成的以自然主义体育为主的教育思想,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用;在大众体育实践中马先生在延续他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同时与战时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发生了交叉,他将自然主义科学、民主的体育方法运用于民族主义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友情俱乐部     
<正> 《中国学校体育》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并帮我消除了从教之初的不良情绪。多年来,我的成长与《中国学校体育》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学校体育》永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相似文献   

9.
何振梁先生走了,无论是媒体还是坊间,人们谈论的多是何老当年对于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的贡献。从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角度看,何先生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关于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推广宣传和普及。归根到底,就是他的教育情结,即将体育赋予了教育以完整的意义,引导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体育发展方向。何振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正>口述者: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原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李晋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的《学校体育史》我是1950年1月参加工作的,几乎和新中国同龄。开始我在团县委工作,1951年组织上送我报考中山大学,后来院系调整,又转入了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从此,便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60多年的岁月里,我也见证了学校体育是如何发展、进步走进新时代的。古人有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一点来说,我感到要谈新中国成立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学校体育,就必须从编撰《学校体育史》说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这是许多体育教师所企盼的,我心里十分高兴,认为“学校体育的春天来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校落实得不错,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重视,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在落实中我发现部分校长仍然我行我素,体育工作丝毫没有得到重视,我的心沉了下来。我“失眠了”,我真的想对某些校长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正>一、偶遇第一次见到《中国学校体育》是1981年,在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刊名为《学校体育》。没想到就是那次的相遇,使我和《中国学校体育》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荏苒,转眼间30年一晃而过,我也由一个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体育教师,成为了知天命的体育教研员。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人生中学习与工作的莫大帮助。30年来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30年的杂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3-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40年了。创刊时,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工作,《体育报》《新体育》《学校体育》(现《中国学校体育》)是案头必备的学习材料。后来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做编辑工作,就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每期细细阅读,获益良多。40年来,我读着这本杂志一路走来,与之有着太多的情缘。《中国学校体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创刊4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文物之邦,也是体育名人辈出的地区。秋谨、徐一冰、宋君复、金兆均、舒鸿等,均是名噪一时,誉满全国,对体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都出生在经济富裕,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人才工荟萃的浙北地区;而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客观条件较差的浙南地区,有没有值得宣扬的体育名人呢?通过几年来的文史工作深入挖掘了浙南著名教育家金嵘轩先生许多有关体育方面的动人言行,给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答复。体育工作的重点在学校,而搞好学校体育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金嵘轩先生不是专业体育工作者,也不是全国闻名的人物。但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将毕生心血无条件地贡献于人民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学体育出身,所以对体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然而,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自学校体育工作与德育工作合并以后,于是乎我也就关心起体育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看了日本人办的一所学校的运动会,对我震憾不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看到了学校体育的灵魂,看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已三十六个春秋。在我工作期间订的报刊杂志中,《中国学校体育》订阅时间最长共19年,保存最完整共装订18本。从中获取营养也特别丰盛,应用到实际中也特别多彩。可以说《中国学校体育》使我一生受益最大,是指导我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力量,是促使我终身热爱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支柱。《中国学校体育》总是及时地传播党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各省许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好经验、好措施,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办实事,为体育教师劳动成果讨公道…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毛丝",体育课程改革伊始,是聆听毛振明先生的讲座得以"洗脑",近几年来,我一期不落地拜读先生发在《中  相似文献   

18.
1982年5月我被邀到上海市体育文史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时,接受了写“解放前上海培养体育师资学校简介”一文的任务。由于我看到有些书刊上载有“青年会体育学校”的文字,便作为调查的重点,几乎跑遍了上海市,访问了许多老体育工作者。调查的结果,这个体育专门学校是不  相似文献   

19.
<正> 《学校体育》问世了!这是全国几十万学校体育工作者多年来翘首以望的一件喜事。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写信给我,呼吁开辟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学习园地,为两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为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发挥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配合,广大体育教师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相信,《学校体育》的创刊,将会对我国体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学校体育在体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