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小说以前所未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二十多年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不同的主题取向和审美特质,大致可划分为人性复归、文化寻根、生存叙写和社会透视四个阶段。从总体上看,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仍呈推进和深化态势。现实在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所当然也应发展。  相似文献   

2.
晓苏的乡村小说十有六七都有性描写,但这种性描写几乎算不得真正的性叙事,只可称之为涉性叙事。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是对乡村性景观的全景式展示。同时,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又是一个独特的审美存在,其特点就是“艺术地写性”。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着前十年现实主义诗学理论逻辑的推衍,以“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的体验诗学新向度,逐步剥离了社会政治形态的牵引,终结了文学的过多的重负,回归至庸常人生的文本自身。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一直在进行着本土化的努力与探索,且发生了一系列的流变.小说本土化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文学本土化既要立足于民族传统与本土生活,又要面向世界,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同时,又要在现代性视野中构建民族文化精神,深化对传统借鉴方式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7.
动物小说即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小说自新时期兴起,80年代的动物小说还很不成熟,篇幅也较短,主要是借动物表现人情世态;90年代的动物小说,动物已经渐渐脱离附庸于人的地位,能够展现自己真正的本性的东西;新世纪以来优秀的长篇相继出现,在主题的展现上尤其丰满而全面,体现了人们对动物世界的关注、自身意识的强化,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反思。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云南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著名作家黄尧小说风格的历时性流变过程,认为黄尧是一位文化型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崇尚原始本真,讴歌人的生命向力和描摹边地人生,讽喻小市民丑态的两种文学形态,也体现出作家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缺憾。从总体上说,黄尧的小说创作80年代是黄金时代,90年代是转型期,其艺术价值有所减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哈萨克族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发展迅猛。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转型过程中,哈萨克族的作家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本民族的生存状态,而且紧随着全国小说主流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揭示出哈萨克族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经历的现实感受和困惑,展现出草原民族特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外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优秀传统作为参照,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80年代前期小说创作中性描写的发展、演变与审美特征,论述了特定时代、文化语境中作家在性描写中所存在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11.
性作为生理与心理、本能与情感的综合化物化形态,已超越了单纯的动物层次而增加了许多文化的、伦理的、道德的、情感的诸多方面的内涵,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中的性描写,是表现人性的一个维度.贾平凹以其性价值观、性审美取向为指导,在《黑氏》、《美穴地》、《废都》、《五魁》等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性描写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成了对人性的深度揭示.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小说,受其个性和气韵的驱使,在其诸多作品之间有一种心灵的、情调的相通意蕴。从早期小说着力于内在精神的碰撞,到注重与现实环境中庸俗风气的抗争,随着艺术探讨的深化,其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外部力量对人物内在心理平衡的破坏,这是张洁小说作品美学思想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3.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女性意识的显现经历了偶露峥嵘、蓬勃发展、全面深化和黯然消亡这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张爱玲借助三篇少年习作完成了其女性意识由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向,初步显现其女性意识;在第二阶段,张爱玲以两性关系为切入点,小说创作由从传统的男女关系出发去反思女性的生命存在的视角,转到书写男女两性的平行关系,再转向到颠覆传统男尊女卑关系书写男女关系的错位和倒置,其女性意识得到强力彰显和蓬勃发展;在第三阶段,张爱玲小说从男女焦虑、女性尴尬、女性裂变、颠覆男性等视角全面审视了在男性强权笼罩下女性存在的种种状态,实现了其女性意识的全面深化;在第四阶段,随着远离大陆熟悉的环境,再加上种种原因的存在,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要么背离了女性主义书写传统,要么仅仅重复曾经有过的视角和主题,其小说创作由于创造性、开拓性不够显示出女性意识的匮乏,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就此迈向了黯然消亡的终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铁凝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剖析其叙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究不同时期女性生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研究铁凝小说创作审美风格的嬗变流程.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小说的审美化进程孙先科,李徉也许谁都相信,在新时期的文学园地里,小说是最为枝叶繁茂的一棵大树。从《班主任》最先打破了小说的沉寂,便以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迅速形成了繁荣的局面“短短的十几年间,小说的天空中已是风云际会,星转斗移,彩霞满天。它听包容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小说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意识。在新时期小说中,“人”大致经历了苏醒、再生、扩展、深入,从表层走向里层这样的过程。人物形象越来越真实、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研究贡献颇丰,成为“人学”研究中的先行者与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诗意隐现与本能扭曲——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性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性"的关注贯穿了施蛰存创作的始终。"性"在爱欲的诗意中隐现和在本能的冲突中扭曲是施蛰存小说"性"描写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把"性"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施蛰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叙事虽然借鉴了西方荒诞派的叙事手法,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荒诞叙事的形而上哲学意识不同,它是作为对经典叙事霸权地位进行挑战的叛逆者出现的.它源于个体生存经验与历史意识形态的断裂,源于现实生活个体的生存体验,反映了历史进程与认识进程的断裂以及认识到这一点后的绝望心态和对希望的渴望.因而它是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进行理性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 广义地说,任何文学形象与生活原型相比,都具有变形的特征。因为任何形象胚胎都是客观生活特征和自我情感特征的二维结构,二者互相制约,主客观永远不可能完全统一。中西理论家们曾从各种角度论证过绝对等同客观的“反映”是不可能的。三百年前,笛卡尔梦想以绝对中性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但是三百年的科学史、文学史均证明了他梦想的破灭。本世纪,以海明威为代表的小说家试图让生活的原生态进入作品,然而“电报式”的文风,“白痴一样的叙述”,并没有帮助他的作品走向纯然客观,在貌似“无变异”的表层感知的缝隙中,仍旧隐藏了主体情感的变异以及必然悄悄随之而至的客体变异。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的文化现象,首先表现在新时期小说文化意识的觉醒,还表现在小说艺术形式的变革,及小说的风格由过去的崇高转向淡化和回避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