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报纸上,“近日”、“日前”、“最近”时常出现在事件性新闻或以事件开头新闻的导语中,这几乎成了这些新闻导语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有时,同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几条这样的新闻。 8月11日,华北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几条新闻分别称: “近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考察团一行9人专程赴阳原考察希望工程,并捐资300万日元用于兴建一所希望小学。” “日前,承德县家政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通讯员来稿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报上登了一条比较新鲜的新闻,过不了几天,准能“招来”一些和这条新闻题材相似的稿件。在和通讯员聊天时,还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报上登的那条新闻,读后一想,自己也碰到过类似的事,但没当回事就过去了。所以产生上述两种情况,我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新闻敏感不强。做为一名通讯员,有了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在碰到有价值的新闻时,才不至于看不到,抓不着,以至于成为“马后炮”。要培养、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去下苦功夫。这里我想从“贮蓄思想”与新闻敏感的关系方面,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西方传统新闻定义或新闻价值中的一句“名言”。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种西方式比喻或夸张罢了。想不到,我在英国期间,真的碰到了一条这样的新闻!这条新闻的大字标题《人咬狗》竟占了头版近四分之一的版面,还配发了一大幅受伤之狗的照片,这  相似文献   

4.
谈“五个W”     
新闻五要素的提法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美联社率先提出来的。当时的电报技术还不很完善,在收发报过程中经常出故障,编辑们常为不能收到一条完整的稿件而大伤脑筋。于是,他们要求记者把讲清新闻事实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点写在第一段里。这样,即使电报在中途出了故障,只要抄到了第一段也就等于收到了一条完整的新闻,“五个W”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实践的基础上,美联社把“五个W”又从导语推广到整条新闻的写作,于是归纳出了新闻要素的理论,明确提出新闻报道必须解答五个W的问题,以指导记者的采写活动。这一理论提出来后,很快被新…  相似文献   

5.
董娟  易颖 《声屏世界》2011,(12):29-30
追求平淡.毫无态度。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对所有的信息都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播音就成了文字的传声筒。与此同时,也就造成了创作的废弃、创作者的失职。播报新闻稿件.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其核心就在“新鲜感”中。首先是“先睹为快”,而后是“一吐为快”。新闻事实的“新兴”。化为稿件的“新意”。融为播报者的“新鲜”.最后成为受众的“新颖”。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条新闻线索,看起来踏破铁鞋也难觅,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并不是“运气好”,而是处处留心发现新闻线索的结果。近几年来,无意中撞到的几条新闻,使我对这  相似文献   

7.
等会     
一上班我就在等。等什么?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在等会。不不,这说的太难听了,应该说是在等新闻线索。而这线索,说到底,也真可怜,因等麻痹了脑子,等懒了手脚,很少去觅食,只好在家等食,这就只剩下“新闻发布会”这条唯一线索了。于是乎,不是新闻,正儿八经地开个会,也便打扮成一条新闻。是新闻,不通过一次新闻发布会,似乎就不够“分量”。“不发对不发”(即不开会不发礼品、新闻单位就不发新闻)成了新闻界一句“行话”。“要  相似文献   

8.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极富有新闻冲击力及宣传强势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在“4·18”前后被国内外媒体以各种报道形式炒得沸沸扬扬,不仅铁路本身的新闻发布一条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做新闻工作的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即使你经常采访、写稿,也难得碰上一条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鲜“活鱼”,如果一旦碰上了这样的新闻,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一定会“倚马可待”,手不离笔,笔不离纸,快写、快发,争取早日见报。谁不愿写出一条震动社会、深得好评的好新闻呢! 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精品意识”,才能真正把好新闻写好。  相似文献   

11.
从踏入新闻单位第一天起,老报人就向我灌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思想,且说不管新闻观念如何更新,这一条万万不能更新,不但不能削弱,反要日益强化。这是因为这儿指的生命,不是指某一个人肉体式的生命,而是指整个新闻事业的生命。有许多读者,把新闻当成真实的现实教科书来读,他们把这样的“生命”奉为至宝。然而如今有些新闻已严重地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且作假细节愈来愈离奇、恶劣。那篇臭名昭著的《熊掌风波》已为世人所知,这里就不说了。  相似文献   

12.
要说报道员偶尔“捡”条新闻.不足称奇。可要说一个业余报道员在3年里靠着“捡”新闻.竟然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70余篇稿件.就不得不叫人“拍案惊奇”了。然而.沈阳军区某炮兵旅下士报道员陈怀志.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捡”新闻的人.  相似文献   

13.
把精彩的新闻事实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有限的版面空间容纳更多的信息,是当今报纸之间开展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付报上“长风”这条“恶龙”。近年来浙江日报三管齐下,比较成功地制服了这条“恶龙”,使短新闻真正在版面上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4.
宜冰 《青年记者》2003,(4):26-26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创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所谓“新”就是与过去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不同,适当地用背景来作铺垫会起到突出新闻价值,深新闻主题的作用。 《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这篇报道就很好地利用了背景材料。作者在题目中用“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就给运用背景伏下了一笔。既然是革命圣地,自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延安的建设牵动着几代国家领导人的心。作者开篇别具匠心地用“毛泽东诞辰98周年的今天”来强调延安这个革命老区的背景特点。作者不仅引用了周总理对西安铁路的关注,而且在“延安中学”的前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 6日,两家国内著名的体育报纸分别刊登出同一内容却结果相反的新闻,一条的标题是《孙继海赴英超无望 实德三虎加盟水晶宫有大麻烦》,另一条是《水晶宫与实德谈判有突破性进展 三将赴英指日可待》。前一条刚说了“实德三虎”加盟水晶宫队“有大麻烦”,另一条接着就说加盟“指日可待”。两条新闻报道的内容截然相反。根据矛盾的统一律,显然这两条新闻中必定至少有一条是错误的。 这绝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常年关心体育新闻的人都知道,像这样媒体间自相矛盾、昨天刚说有今天就说无的事经常发生,甚至常年不断。有的为抢新…  相似文献   

17.
把精彩的新闻事实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有限的版面空间容纳更多的信息,是当今报纸之间开展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付报上“长风”这条“恶龙”。近年来浙江日报三管齐下,比较成功地制服了这条“恶龙”,使短新闻真正在版面上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8.
“鸭兵扫蝗本身就是新闻,这一事件的价值就在于长兴鸭兵空运到新疆不仅灭了蝗虫,肥了鸭子,还探索了一条治蝗新途径,可谓一举三得”,在2000年度省广播电视新闻奖颁奖大会暨获奖作品评析会上,省广播电视局局长马雨农在说到获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好新闻《长兴“鸭兵”新疆扫蝗》时这样说到。  相似文献   

19.
一位新闻前辈对记者有这样一句点拨之语:采访不能在新闻“核心”外面打转转,要勇于、善于采访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一把手”。笔者感到,这确实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它有两百条腿,一千个脚趾,一百个鼻子,数十对角。”这是国外记者写的一条新闻的导语,可是读者无从了解这是一头什么样的怪兽。实际上,记者是在写一篇有一百人的鼓乐队的新闻。当然,这种以开玩笑形式哄骗读者的写作手法我们没有必要仿效,但根据新闻事实的可能,适当采用这种“延缓破题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例如,有这样一条导语:“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因造出什么也没有的东西今天获得了1000美元。”读了这条导语,读者可能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