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说起过渡句的作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承上启下.然而,仔细研读各种过渡句的上下文,耐心品味其前言后语,我们就会发现这高度概括过渡句作用的"承上启下"四字还应包含更为明确的意义和内容.我们只有全面了解过渡句的作用,才能理解文章作者在行文中安排某一过渡句的良苦用心,理顺文章的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结构,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中的过渡句,有的单独作为一段,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过渡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认识过渡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过渡句:1.承接式过渡句.第八册课文《颐和国》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 句承接式过渡句.它点明了地点的变换,观察点的转移.这一承接过渡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楚.它还有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即写万寿山为一段,写昆明湖为一段.  相似文献   

3.
浅谈过渡句的种类及其作用云南玉溪市卅三小张桂林文章中的过渡句,在不同的课文中,表现也不同。有的过渡句单独作为一段,即被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出现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在课文中,过渡句表现出来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是根据文章的需要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一篇结构严密的文章最主要靠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大量是靠自然过渡。但是,有的时候,或者由于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意思的转折较多,不易被人领会;或者内容虽然不复杂,但两层次或段落的意思完全不同,很难自然连接;或者为了更好地分清层次,揭示层次段落间的逻  相似文献   

5.
6.
亲爱的爸爸,十一年了,我不知在默默中给您写了多少封信,我既不能让人知道,又没有可投之处,可我却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在纸上的我不得不一封封毁掉,可写在心上的却铭刻得越来越深。——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早晨,来到地头,我看着黄澄澄的阳光里,水嫩水嫩的白菜仿佛长高了许多,我禁不住心里痒痒的,手里痒痒的,嗓子里也痒痒的。——林斤澜《学生的家信》词语、句子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重  相似文献   

7.
孙立志 《新高考》2004,(11):14-16
病句辨析是高考的必考题型,歧义句属“语意不明”类型,多年来在高考中屡有涉及。1998年、2003年、2004年曾专门以此作为考查点独立设题。这足以表明辨析歧义句之重要,我们在备考时绝不能轻视。歧义句的病症有多种,下面举例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8.
过渡句在段落教学中的多功能作用黄口镇第一小学刘琴五年制教材《赵州桥》一课,处于三年级段的训练的第四个台阶上。教学这一课,既要复习巩固有关分段、概括段意等方面的知识,又要突出段落之间的联系这个重点,渗透高年级篇的教学因素。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这座桥不...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批改中,我经常看到不少同学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方面都不错,但往往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不紧密,转换不自然,读起来疙疙瘩瘩的,让人感到生硬突兀。,可见,学会恰当地运用各种过渡手法,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作文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恰恰,文章中的过渡句能有效降低概括难度,帮助学生很快厘清文脉,把握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1.
<正> 小画眉自从跟随红嘴鹦哥学说话以后,进步很快,它现在已经会讲故事了。但小画眉又觉得,讲故事要把几段话连起来,感到段与段之间,过渡不自然,它又来请鹦鹉教它学用过渡句子。  相似文献   

12.
笑寒 《今日中学生》2004,(11):18-19
1.房前有棵大树。A.There’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B.There’s a big tree before the house.C.There stand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D.A big tree is standing before the house.2.上周我收到了朋友的来信。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相似文献   

14.
乙常青 《初中生》2006,(7):18-18
言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为文常用修辞来表情达意,以收到或华美藻饰,或简洁生动,或委婉含蓄,或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这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准确识别、恰当解释这些运用修辞的文言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修辞也有所涉及,因此,很有必要对这块知识进行梳理并掌握其翻译要领。  相似文献   

17.
一、高考试题回顾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划线的一句相同。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相似文献   

18.
多说一两句     
教师上课的语言应精练简洁,但有时多说一两句,却能营造温馨的气氛,于平淡中骤显生机和活力。这是本人最近听了一位名师的课之后所产生的感想。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错,一般教师都只是给一个简单的评判,而这位教师总要多说那么一两句。如:"你答得很正确,也有创见,估计你读过这方面的课外书,是吧?""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你很有勇气,很有自信,这一点我很满意。""我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一下子说不出来,这样吧,我试着把你的想法说  相似文献   

19.
选择句说略     
选择句根据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选择未定 ;一类是选择已定。一、选择未定 (未选定 )这种选择句是写说者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 ,让读者或听者来选择 ,是一种无取舍的选择。常用的关键词语是 :或是 ;还是 ;或者(或、或是 )A ,或者 (或 ,或是 )B ;是A ,还是B ;不是A ,就是B ;要么A ,要么B。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数者选一。表示几种可能性之间是相容的 ,不是互相排斥 ,非此即彼的 ,即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有灵活的余地 ,语气显得委婉。例如 :①工笔花鸟画的成熟大约在唐末五代 ,或者是稍后一点的北宋。②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  相似文献   

20.
也说二句     
《福建教育》2003,(5B):1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