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看到报刊杂志宣传改革人物的照片好些都是在打电话。如北京某周刊今年第一期“来自基层的报告”专栏内,六张人物照片,就有三张在打电话,电话机似乎成了必备的“道具”。我并不是反对改革者打电话,实乃耽心把生动、复杂的改革简单化了。当然,在图像的方寸之间充分体现改革者的精神风貌是较难的,但也不能搞成“千人一面”。愿宣传改革人物的照片也  相似文献   

2.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这是因为人的感情因素不易掌握,尤其是人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快,瞬间的典型形象难以捕捉。对于摄影来说,也是如此。人民画报记者孙毅夫拍摄的两个人物交谈的五张照片,仅用了半秒钟,可人物神态没有一张相似。由此可见,要拍好人物特写,做到形神兼备,是不容易的。《会心的交谈》这张照片,就是以人物的  相似文献   

3.
徐斌 《新闻实践》2011,(3):F0003-F0003
奥巴码与萨科奇两位大国元首,完全失去了谦谦风度,西装变形、表情紧张、一路小跑……一张寝现领衲人物“囧相”的新闻照片,不但人行其道,还登上了“法新社2010年度最佳照片榜”。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是我国名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外知名的东方学。像季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国家级”人物为数不多。看到8月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病房看望94岁季老的电视新闻,让我再次回想起8年前我抓拍到的一张季老给学生签名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不断告诫我:要随时准备抓拍。  相似文献   

5.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上面说的是同一天报纸的一、三、七版登我拍摄照片的事实,我称之为“137”。一天中登了三幅照片。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但是有必然性才会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7.
前时,“寄语”小歇了一阵。一元伊始,万物复苏,“寄语”也随之伸展腰肢,重新上路,与新朋老友们继续前进。本期月赛来稿依然保持旺盛的势头,但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到谈谈。一张新闻照片,署名多位作者。这种情况时有所见。本期获三等奖的一张大远景照片、一张近景人物照片来稿上即如此。按照惯例,选编时只保留其中一位。通常,抓拍所得的一张新闻照片之作者只能是一位。有时情况特殊,确有朋友为之策划、打光等,署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10.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举办“辽宁老工业基地图片展”。我馆有幸承担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图片展”的照片收集和处理工作。在这次征集照片活动中,我们共收集照片1611张,经过筛选,最后选出1003张。其中包括我馆410张、新华社82张、中央档案馆9张、沈阳市档案馆188张及大连80张、辽阳49张、盘锦  相似文献   

11.
在报界,好像谁也没有说过照片不能唱主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照片却常常唱的是配角.有些报社编辑和老总经常这样说:“给这篇消息配张照片”.一个“配”字,道出了照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这仅仅只是达到了前10年“图文并茂”的要求,这种对照片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美化版面”、“活跃版面”.“增加花色品种”上,同样是文字的陪衬.要想实现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这个重大跨越,首先是要解决版面编辑和总编辑的认识问题.就目前各报杜情况来看,我觉得笼统谈新闻改革的较多,单独谈新闻摄影改革的较少;在实际操作上,强调文字、版面、事业、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的更多,面对新闻摄影则是要求一般化,顶多也只是要数量而忽视质量.在新闻报道中,照片是一种独立的新闻语言,有文字取代不了的作用.与文字比较,照片新闻更直观、更具体、更强烈.好的新闻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近年来,襄樊日报把“图文并重”落实到报纸版面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实现了重大  相似文献   

12.
细节的威力     
马越舟 《军事记者》2014,(4):I0002-I0002
人们常说,一张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而一张照片中精彩的特写细节,能够“秒杀”千万张平庸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近日,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女士的回忆录《三生影像》由生活一读书一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全书以旧作《三生三世》为底本,增加大幅内容,编排也全面改动,并收录280多张珍贵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均配有详细注解,更全面生动地展现了聂华苓女士“仿佛活了三辈子”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4.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15.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16.
这张“1946年辛亥革命光复上海商团同志会合影”的照片现藏于上海市卢湾区档案馆。照片摄影者为林孟吟。但照片中这些人我们不知他们姓什么,叫什么,现在何方。岁月荏苒,照片中的人物可能已远离人世,或身居海外,在此,我们诚恳地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有关线索及资料,以期搞清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相关链接]上海商团是清末上海的重要武装,在上海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商团是地方绅商领导的、为上海地方服务的、得到官府认可的类似于民兵的地方武装。共由商团公会、洋布商团、书业商团等20家商团组成。其负责人主要是上海商界领…  相似文献   

17.
悲喜交加中一张欲哭无泪的老脸,一幅人物头像的大特写。他那坚毅的神情中双眸凝视着庄严的国徽,在历时4年状告公安“行政不作为”的上访路上,满头的披肩银丝向读者倾诉着一个“真理”的故事,岁月沧桑在瞬间定格。翻开2001年9月4日的《华西都市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以将近通栏的这张彩色大照片,再配以那“公安局,赔我364万”的特大黑体字的醒目标题,无不冲击着每个读  相似文献   

18.
在石家庄市档案馆里,有一张“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头像素描的照片,仔细辨认,落款处写有“一九五0年十月五日上午七时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悲鸿”字样。这张素描写实、传神,风格很像徐悲鸿的作品。但由于不清楚这张照片的来历,而且多年以来谁也没见过素描的原件,照片上的字迹已被他人描写过,所以真伪难辨,以至这张珍贵照片尘封多年。  相似文献   

19.
人物照片档案资源蕴含丰富的隐性知识和语义信息,其深度开发利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借鉴图像学的图像类型和分析层次理论,结合当下的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出以“认人—识人—用人”为明线、“人脸特征库—人物知识库—人物应用场景池”为暗线的人物照片档案开发新框架,以实现照片档案的要素识别、语义关联和深度利用,对于转变照片档案开发利用的传统思维和固有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九年六月初,沈阳市共青团员李树彤、李树格给我们寄来一张照片,反映了当地北陵公园游船售票处秩序混乱的景象。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暴露“阴暗面”会被敌人利用。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上有少数青少年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公德,这是“四人帮”横行十年造成的“后遗症”。刊登这张照片,可以对那些青少年进行教育,促进公园加强管理工作。六月七日,我们在《读者来信》栏刊登了这张照片。广大读者一致叫好。团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