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组讨论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活动的一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对于我们的美国同行来说,早在杜威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为大家所习以为常了。在我国,课堂中的小小组讨论也大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了,只不过是今天突然变得“时髦”起来,随便在一堂课上动辄就看到老师要求前后桌的学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为了什么?“讨论”能使学生得到什么?教师想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并非每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都心知肚明。而恰恰这些问题十分关键,非常重要。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者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且要使思想有条理,有逻辑,这当然应该是语文课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哪怕几十分钟的时间“讨论”就能实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讨论是一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绝不是形式,更不能成为点缀,或摆设。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小组活动等同于小组讨论。美国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活动的一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对于我们的美国同行来说,早在杜威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为大家所习以为常了。在我国,课堂中的小小组讨论也大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了,只不过是今天突然变得“时髦”起来,随便在一堂课上动辄就看到老师要求前后桌的学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为了什么?“讨论”能使学生得到什么?教师想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并非每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都心知肚明。而恰恰这些问题十分关键,非常重要。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者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且要使思想有条理,有逻辑,这当然应该是语文课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哪怕几十分钟的时间“讨论”就能实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讨论是一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绝不是形式,更不能成为点缀,或摆设。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小组活动等同于小组讨论。美国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活动的一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对于我们的美国同行来说,早在杜威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为大家所习以为常了。在我国,课堂中的小小组讨论也大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了,只不过是今天突然变得“时髦”起来,随便在一堂课上动辄就看到老师要求前后桌的学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为了什么?“讨论”能使学生得到什么?教师想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并非每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都心知肚明。而恰恰这些问题十分关键,非常重要。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且要使思想有条理,有逻辑,这当然应该是语课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哪怕几十分钟的时间“讨论”就能实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讨论是一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绝不是形式,更不能成为点缀,或摆设。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小组活动等同于小组讨论。美国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有着个体学习不可替代的诸多优点,教学过程中的合作环节要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来定,做到宁缺勿滥,不要把它搞成课课必备的东西。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教学片段:镜头一摇(上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布置学生粗读课文二三分钟之后)师:“好,就读到这里。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讨论讨论: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放下课本,转身结成小组讨论,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镜头二摇(《一夜的工作》教学接近尾声)师:“读了课文中描述周总理审阅文件的部分,看了课文中的插图,你有什么想对周总…  相似文献   

5.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这种传统课堂小组活动形式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一、“小组讨论”需要意义定位首先,“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组讨论”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学生的这种个性释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  相似文献   

7.
对课堂小组讨论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遍推广和实施,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但往往讨论“有题无意”、“有意无质”,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操作才是有效的呢?这里谈几点建议。一、明确小组讨论的目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展现学生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深刻理解讨论的目的,并让学生懂得,英语课堂讨论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练习运用英语,增加语言储蓄,学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技巧,树立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些…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课堂讨论中,我们常用的就是课堂小组讨论。所谓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就某一个或几个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讨论,以求获得正确共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为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历史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有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合作讨论;对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要使全组同学都能积极思维,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9.
【课堂片断】1.师: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起手)2.师:大家不用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上的马演示第一次赛马的经过。3.学生开始讨论。(讨论时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开始演示,教师过来制止)4.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教师就示意讨论结束了,其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正兴趣盎然地演示,但只好无奈地停止了。【思考】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们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有实效了吗?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自主了吗?真的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了吗?为此笔者对这样的小组讨论如鲠在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有话要说。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讨论的问题至少应符合两条原则:一是有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或疑点。二是可以引发不同意见的争鸣。上面片断中那位老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却不符合这两条原则,至少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田忌赛马》中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只要一手”和“讨论一开始就有两个小组开始演示”。可见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更谈不上讨论的必要,在这种问题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已,没...  相似文献   

10.
这是小学六年级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交际欲望,他们对自己的伙伴在想什么感到十分的好奇。老师通过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交流机会来促进语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表达他们的观点.支持或批驳一个论点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小组讨论等多样的讨论方式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和培养互动、合作意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依次担任讨论的组织者:讨论的每一个步骤部有时间限制。学生很清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任务.最后,每四个人要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全班的讨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知之”到“乐之”呢?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十分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往往能决定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学习形式。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认知、巩固、再现、重复、应用的过程 ,复习和应用是关键。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了有效学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表现在课堂上 ,则称之为“复习课”。复习课该怎么上呢 ?这需要搞清复习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复习课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复习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能简单的知识再现 ,不能一味的解题、练题 ,不能以教师的“辛苦”代替学生的思考。“温故”是知识的再现 (有机再现 ) ,“知新”是重新组合 ,积极创新。中学数学复习课的基…  相似文献   

13.
宋海军 《河北教育》2005,(22):36-36
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能使课堂形成多元互动、优化组合的学习局面。因此,小组讨论一直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小组讨论突然变得“亮丽”起来,随便在一堂课就可以看到前后桌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似乎一堂课没有了小组讨论,就不是课改,就不符合课改的理念。然而却有很多老师在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时并没有将讨论真正落到实处,为讨论而讨论,形同虚设,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因而讨论也就成了课堂上的一种摆设,一种时髦的装饰品。近日,笔者曾应邀听了几节校本研训课,发现关于小组讨论,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怎样在课堂答问和交流中贯彻这些要求呢?江苏某市某中学初三甲班师生课堂讨论《智子疑邻》(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实录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给我们一些方法。一、围绕中心,由本文理解到接通课外积累。赵老师:读了《智子疑邻》,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有什么想法呢?怎样古为今用呢?学生甲:《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凭感情的好恶去看人看物,就会出偏差,事实上,寓言中的“其子”未必“智…  相似文献   

15.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课堂上的时间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更加珍贵了。每节课的时间都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我们的教学呢?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实际出发总结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是诸多学习方式之一种,其内涵是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它既为学生近期培养目标服务,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新课程改革在扬弃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同时,大力倡导合作性学习,因而时下课堂教学大有合作学习“一统天下”之势,小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似乎没有“合作讨论”便非课改。在一阵热闹之后,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这种“煮汤圆式”的课堂,就是合作性学习吗?合而不作,合而滥作,滥合滥作已经成为课改流行病。 究竟“病”在哪里?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不少教师没有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什么?在不少人眼里,数学是枯燥无味甚至是呆板的,他们觉得数学课堂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冗长的公式、冰冷的符号与繁琐的推理,使得数学课堂大多沉闷、久违精彩,不像语文课堂那样诗情画意、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可现实果真如此吗?请看下面三个教学片断。爬山“汗流浃背”,下山“风驰电掣”“简单的单名数互化”课堂教学总结部分的教学片断:(在学生小组讨论“互化方法”及巩固练习环节之后)师: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单名数互化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改写单名数,请大家根据刚才的研究、讨论思考一下,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或者在哪些地方想…  相似文献   

18.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课题的空白处进行讨论一些文章的题目常常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的悬念。如《“你们想错了”》,学生就有这样的疑问:1.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3“.你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会这样想?4.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教…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教授讲演中,开头的几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们往往怀着“究竟讲什么”的强烈好奇心,而这时,也是他们精力最集中的时候。因此,老师要抓住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的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要么是每个人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仍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为此,本文探讨了语文合作学习中使学生“有效合作”实现的几个策略:合适的学习任务,合理的分组,合理的分工,学会沟通的技巧,合作成效的评估激励,教师的现场调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