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邹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写作评论是他办报生涯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方面之一。在近千篇评论中,除了社论、时评、小言论、短评等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思想杂谈。这些杂谈以其广泛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富于辩证、形象的说理,在众多言论作品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从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起到1944年不幸病逝,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和《大众生活》(香港版)周刊等七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报刊评论(包括短评),曾经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也为我们今天学习新闻评论写作提供了优秀的作品和宝贵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具体的短评作品,着重介绍韬奋短评写作的特色和经验,也许对今天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新闻评论工作特别是短评写作会起到借鉴作用。今年11月  相似文献   

3.
韬奋办报刊,非常重视言论写作,他认为报刊言论的任务和作用,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代表舆论,也就是“反映社会大众的公意”;二是指导民意,也就是“根据理性,根据正义,根据合于现代的正确思潮,常站在社会的前一步”,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觉悟,“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三是增长读者的知识,彻共“了解现实的锁钥”他就是培养读者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组织与创造的种种能力”,使“他们对于任何问题都能具有分析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组织的能力,创造的思想,不盲从,不武断,具是非心,有辨别力”。 韬奋对于报刊言论的任务和作用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他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数百篇时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写作出来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闻界,从事党的新闻工作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记者编辑为数不是很多,其中75岁高龄的穆青同志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尊敬。穆青同志以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政治热情,作为中国历史见证人、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新闻文库中一笔熠熠闪光的财富。穆青同志所写的新时期人物通讯,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5.
6.
我参加了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面简称《嘱托》和《报道》)的采写工作。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篇通讯采写、构思的过程,谈谈它们产生的具体背景。  相似文献   

7.
近来,报纸上刊登的通讯比过去多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读者是需要通讯的。广大的干部希望读到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有启发、有帮助的通讯;广大的青年希望读到对自己的成长和进修有帮助、能激励自己前进的通讯;所有的读者都需要那些描述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祖国的巨大发展变化和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的通讯。  相似文献   

8.
通讯作品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构思。如果你的面前摆放着一篇通讯的精品之作,那么,阅读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它的构思定会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讯,过去也叫通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报纸上,除过“消息”这种体裁用得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通讯”用得多了。因此,有志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掌握通讯写作这个“常规武器”。 什么是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篇报道。  相似文献   

10.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顾名思义.广播通讯便是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通讯。既然广播通讯是新闻通讯的一种,那么.它便具有新闻通讯的新闻性、形象性和论理性等特性。从事广播通讯的写诈.必须了解广播通讯和新闻通讯之间的共性。然而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所说,“”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持殊的根据.也…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头好一半文”。因此我们在通讯写作的——落笔之初,就要设法形成一种唤起读者注意力的魅力,以实现作者让读者看完全文的初衷。那么通讯的开头究竟怎么写为妙?我以为有如下10种开头方法。现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表在《慈溪报》的通讯为例,逐一对这几种通讯的开头方法作一浅析。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取其某一个生动的故事片断来展开全文,如: “1992年9月8日夜,风雨交加,19号台风疯狂地施着淫威。天元镇陆家桥村的一间木头旧房子里,雨水不住地从屋顶漏下来,狂风也不停地敲打着旧木门窗。昏暗的灯光下,82岁的五保老人张婆婆靠在旧木椅上,木然无神,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通讯写作的表现手法,与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与新闻报道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特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讯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快,还要写得短,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法。早年周恩来同志在写作《旅欧通信》时,提到过一个原则,叫做“据实直书”。它道出了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称颂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他生前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将近20年,留下数量众多的著作,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宝贵遗产。其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1933——1935年被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陕柴报》创刊迄今,曾发表了许多人物通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编釆人员和通讯员把笔触伸向身边的先进人物,把焦点对准时代精神这个闪光点,写出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人物通讯。我自己就曾在编辑之余,釆写了50多篇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一篇人物通讯要抓住读者,从写作上得把握好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几个环节。人物通讯,标题是点睛之笔。我们《陕柴报》发表的人物通讯,标题比较有特色,象《且看‘哥儿们’重抖擞》、《划线行当无名草》、《‘大胡子’轶事》、《劳模行列新面孔》、《放飞小天鹅的  相似文献   

16.
郭建义 《记者摇篮》2004,(11):14-14
通讯写作的要求要比消息写作的要求高一些。因为通讯员不仅要准确地记述事实,还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对于通讯员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传的主旋律,并非发现人物或事情较为重大就可以写成通讯见报的。然而,从通讯员的来稿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主题确定太大,刻意要跟“形势”,不注意提炼自己所写的人物或事实的特色,模仿已经发表的大通讯结构的现象较多。其次是对于事实的描述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喧宾夺主的情况也较多,这与通讯员缺乏新闻写作的功底有关。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穆青指出:写好人物通讯应注意五个方面:人物通讯要表现时代精神;人物通讯的力量在于真实;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调动多种手段为表现人物服务:记者要和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8.
王颖 《记者摇篮》2009,(11):42-42
所谓“散文化写作”,其实就是将新闻与文学实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使新闻写作文学化,诗意化,更易于走进广大受众的心里,更为读者(观众/听众)所喜闻乐见。即利用文学化的笔触,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灵性、自然的特质,使之彰显出文学艺术的张力,进而达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训练工作通讯,主要是通过训练工作中的典型新闻事实反映、研究军委总部以及各级领导机关的训练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分析、研讨各项训练工作中带有倾向性与规律性的问题与经验;报道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工作作风、领导艺术、工作方法与思想倾向等。即以军事训练为报道题材的工作通讯,叫军事训练工作通讯。军事训练工作通讯内容主要有”三个人面:第一,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实,介绍某个领域、某个单位贯彻军委、总部的训练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这种经验必须是对其他领域.关部队有所启发和借鉴的。第二,批评或揭露训练1:…  相似文献   

20.
我在1985年《新观察》第21期发表的一组报道,包括《丹东的发现》,《紧锣密鼓大东港》、《大陆桥头远望》、《挤进世界造船之林》、《曾被遗忘的营口港》、《鲅鱼跃出海面》、《会打扮的城市》、《盘锦争取“油老三”》、《锦州猎奇》这九篇报道,再加上《渤海金圈》这篇报道,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常说的“旅途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