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韩主”、“定武政权”与所谓李自成余部拥护的“后明”国,均属子虚乌有。夔东十三家与李定国等西南义军一样,都是臣属南明永历政权的。所谓“韩、桂畛域”与“虽并称帝而实相助”的关系并不存在。明末平凉韩王已被杀;南明时曾出现过的两个韩王与其无关;《罪惟录》南明部分的史料价值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2.
梅花     
童奚 《阅读》2014,(3):F0003-F0003
梅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梅花一般在冬季、初春开放,其枝干挺秀,花色雅丽,傲雪凌霜,清香扑鼻。梅花常被人视为“坚强、忠贞、高雅”的代表,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相似文献   

3.
陕南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古为四塞之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清朝初年,实行招垦政策,大批南方客民进入陕南,陕南经济才得以较快发展。一、南方客民之移徙陕南明清之际,陕南连遭兵燹。明末,这里是李自成义军与明统治者反复较量的重要战场;清初,陕南又是清军与抗清武力交战很长的地区,战乱使“汉沔间几无宁日”。连年兵燹还带来了可怕的瘟疫和饥荒。崇祯及顺治、康熙年间,汉中连遭水、旱、蝗、震、雹等灾害,“民死于锋镝、饥馑、  相似文献   

4.
贺珍是李自成的部将。1645年李自成败殁以后,他领导过秦陇地区的抗清斗争;后来又加入了“夔东十三家的行列,坚持了长时间的抗清斗争。贺珍的历史活动,文献记载不多且相当舛乱,因而一向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勾稽清理,考察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诗到元和体变新”的“元和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元白排律。从诗歌史的视角考察,元白排律与杜甫排律之间具有“承”与“变”的关系。元白排律对杜甫排律之“承”主要表现为题材上有着继承关系。而在情感意蕴方面,元白排律对杜甫排律又有着“变”的一面。杜甫排律抒发的个人情感常常与忧国忧民情怀结合在一起,元白排律则多抒发个人的穷通得失与悲欢离合。梳理元白排律与杜甫排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知“诗到元和体变新”这一重要诗歌现象。  相似文献   

6.
清代方志均以雍正七年为阶州州判设置之始,然对其驻地移驻、衙署修建和职掌演变等语焉不详。清代阶州州判驻地经历了东固城-阶州城-白马关的变化轨迹,其职掌最初仅有乾隆二十二年朱批的“刑名”之权,后世增加的办理粮饷、征收厘金和罂粟地税等权力则是时势赋予的新职掌。阶州州判移驻白马关和其职掌的成熟运作不仅孕育了白马关的地域意识,而且为民国时期康县置县奠定了坚实的政区基础。新发现的“分县王”花押印章是白马关县丞行使皇权治理乡里的重要物证,民国十八年康县置县是南北朝以来陇南政区重心从白龙江流域到西汉水流域的一次调整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8.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元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运动宜有恒     
“体育之研究”指出,“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所谓有恒,就是“日以为常,使此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为什么运动宜有恒呢?这是有其科学  相似文献   

10.
科研简讯     
尿旦白是评定人体机能水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测定尿旦白的方法。过去多在实验室进行,既费时又麻烦。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推出新产品——“尿旦白试纸”,荣获一九八四年广东省科研成果奖。在医院临床使用,深受欢迎。“尿旦白试纸”操作简便,只要将“尿旦白试纸”浸在尿中一分钟,便可获得  相似文献   

11.
邢研 《美育学刊》2024,(1):83-92
“游”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在甲骨文中就已有之。考其字形,在甲骨“■”(斿)字中,■乃作为或动或静的旌旗之状,而“■”(子)实际是特指当时的统治者或宗族的领导阶层。结合上古旗帜所具有的沟通神灵祖先的作用与巫术道具或祭祀礼器性质而言,“斿”的本意即是由“子执■而舞”或“子执■而行”之形所会意的人神“交通”活动。在其中包含有“出行”“无定”“过程”与“愉悦”四个字义特征,并由此形成了“游”之活动的特殊的时空结构维度与生成属性。也正是在这些特殊活动结构与活动模式中,“游”之活动的美学意蕴才得以显现,并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要范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成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共性,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个性。隐喻与转喻认知是“白(white)”的词义由颜色域向非颜色域扩展和延伸的主要手段。汉英互译过程中,认知机制是实现译文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思维桥梁。  相似文献   

13.
宋鑫 《阅读》2022,(83):48-51
<正>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品,又称靛蓝花布,俗称“浇花布”“药班布”等。作为纯手工纺织品,蓝印花布以其淳朴自然、清新明快、蓝白交融的和谐之美而闻名于世。有人说,“千年的传承,千年的神话,翱翔的凤凰,怒放的牡丹,翘首的麒麟,送福的梅花,美好的祝愿与吉祥的文化,都被浓缩在这一幅幅精彩的纹样中。”蓝印花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获得如此赞誉?让我们一起走进蓝与白的世界,去探一探蓝印花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用意合法可以蠡测形式相同而内容迥异的语法单位。还可以明确语用中某些细微的差别。意合法有时是“合”言语段本身的小环境之“意”,有时是“合”言语外环境之“意”,或前,或后,均由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世界上的教育专著,它在教学方面提出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不躐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之谓序”、“当其可之谓时”、“相观而善之谓摩”等教学要求,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很有启发意义。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它,并赋于它新的科学含义,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6.
杜甫《进(雕赋)表》自述:“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跛及也。”前人对“沉郁顿挫”关注有加而对“随时敏捷”鲜有述及,记得上句忘了T+--J。“随时敏捷”的语意能指固然是‘‘。决”,但其语意所指,除迅速而灵活地对生活做出直接反应之外,尚有随物宛转、感怀深锐、紧贴生命等诸多意指。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与“随时敏捷”二者缺一不可的诗歌,不能分而述之,只宜合而观之。  相似文献   

17.
爷爷的毡靴     
普里希文 《阅读》2024,(Z2):18-20
<正>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我就说不上了。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于是他从集市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安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传统师德规范中“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师者 ,人之模范”、“博喻”、“知新”“诲人不倦”等有关问题的论述 ,指出其对当今师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洪仁玕(1822—1864),号益谦,别字吉甫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率余部转战江浙,被俘后坚贞不屈,以文天祥自励,英勇就义.洪仁玕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思想,内容较为广泛.法律思想是洪仁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略窥一斑.1、“以法制国”是洪仁玕重要的法律思想洪仁玕初到天京,正是太平天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上,由于天京事变中许多重要将领遇害,石达开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瓦解而无力重建.天王洪秀全心有余悸,“不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对许多有才能的青年将领不予信任.洪姓专权,平庸无能,太平天国政权面临“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军事上,战场形势日趋被动,东西两线清军步步进逼,太平军穷于应付,武昌,镇江、九江等天京的屏障相继失守.面对危局,洪仁玕勇挑重任.他没有沾染皇亲国戚的那些腐败恶习,到天京后不久,他就发现天国中日益进长的朋党之弊和严重的骄奢之风,体察到奖赏惩罚制度的欠缺和混乱.他认为,要整肃恶习,必须从明正赏罚,加强法制入手.在《资政新篇》中,他举了许多古今中外“以法治国”的事例,特别是探究了英、法、美、俄、德、日、土耳其等国的  相似文献   

20.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