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8,(22):48-48
大学生毕业就改行在俄罗斯很常见,俄罗斯大学生大多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很多大学毕业生改行是必然的。而且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进校时都想着进入学校学好知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既体现自己的价值,又获得较高的收入。但毕业后,就业十分困难的残酷现实和他们的理想截然不同,让他们措手不及。面对大学生经历的如此大差异,我们做了调查和分析。本文从大学生的理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理想的原因和大学校外的现实,以及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制度的深化变革,当前的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嬗变,当前的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也不再头顶"铁饭碗"的光环,而要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考验,所以加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体育学科亦是如此,不但要承担强身健体的重任,更要打好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心理健康机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晶晶 《教书育人》2008,(5):104-105
大学新生,是指从入学到一个学期内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如果对自我和新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新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适应问题,不仅影响学业,还可能会给他们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埋下隐患。因此,总结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中学升入大学,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之一。对每一个新入校的大学生而言,大学一年级既是大学学习生活的起点,也是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要的一年,新生入校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能否在第一学年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学习基础,对他们今后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甚至毕业以后的顺利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就我们的调查和了解,新生入校后不久,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央视新闻”中一则“还能背出你的校训吗”的微博走红网络,引来无数围观者。正逢毕业季,又一批大学生离开校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他们是否还记得学校的校训?  相似文献   

7.
虽然美国就业市场并不乐观,但对于将在今年毕业的不少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前景将会好于去年,这是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调查后得出的一个初步结论。该协会于2004年2月6日公布了最新一季度大学生平均起薪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准大学毕业生边际失范行为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大学毕业生是指高校“大四”临近毕业又尚未毕业的学生。之所以称他们为准大学毕业生是因为他们面临着由大学生向大学毕业生的转变 ,他们基本上完成了学业 ,不久将以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踏上工作岗位。准大学毕业生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毕业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事情 ,因为它意味着学校生活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准大学毕业生在离校以前往往产生一些失范行为 ,如破坏公物 ,酗酒闹事 ,留宿异性 ,打架 ,聚众发泄不满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9.
大学在校生和大学毕业生兴起了创业潮,技校毕业的邵晓茜利用这样的创业潮办起了创业会,“服务大学生、指导大学生、领导大学生”,竟然月入3万。 2001年,21岁的邵晓茜技校毕业后离开老家江西九江,到广州打工。2001年10月,邵晓茜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太平洋电脑城里找到一份工作,做商铺的营业员。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80后出生的孩子既朝气蓬勃,又富于创造力,他们身上的青春活力让人羡慕不已。但同时他们也面临很多问题: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产生了这样或是那样的心理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给要毕业的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四年到底应该如何度过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存手册》编纂而成,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所有的作者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学校…  相似文献   

11.
晏扬在《"大学生当搓澡工"绝不是什么好事》(《杂文报》5月4日)一文中认为,"大学毕业生卖猪肉、擦鞋乃至当搓澡工,无论之于他们个人还是社会,无论之于人才培养还是人才使用,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笔者就此想谈点个人的看法。首先我感觉晏扬先生的就业观还相当保守陈腐,在他看来,大学生是精神贵族,毕业后应直接进入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毕业的到来,无数中国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境地——"蚁族"、"蜗居"等这些曾大肆流行的网络词汇足以揭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其实,不光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也同样在为工作奔波。外国大学生们热衷于何种工作,他们对找工作是否有独特心得和可借鉴之处?马上就来看看各国毕业生是如何应对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梦想照进现实是否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13.
谈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就业与毕业一般来说 ,大学生应先毕业 ,后就业。大学生的毕业 ,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高校的教育和培养 ,经过自身努力 ,各项素质和能力达到大学培养目标 ,具备在社会上求职的资格。大学生先毕业 ,后就业 ,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 ,大学生在在读的最后一年就开始联系工作了 ,而且社会上各种就业管理部门给大学生提前联系工作提供了条件 ,如在大学生毕业前举办各种人才市场 ,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申请 ,签定就业协议等。大学生毕业前联系工作会造成大学生学习与求职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要按学校的要求上好课 ,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  相似文献   

14.
毕业演讲是西方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在大学接受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既是毕业班同学们回顾在校学习、生活的聚会,也为毕业班同学们提供思考未来人生的机会,其中的重头戏是“毕业演讲”(CommencementSpeech)。Commencement一词来源于法语,意思是“开始”。用“开始”一词来做“毕业”用,确实很有意义,因为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生活的开始或再开始。在西方大学,毕业演讲人通常是著名公众人物,他们的演讲大都充满人生哲理,鼓舞人心。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取的十篇经典毕业演讲的精华部分及其点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就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有一项任务:即“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综合大学如此,以理工为主的大学或农、林、医科大学都是如此,所以称之为“普遍提高”。这里“人文素养”和我们熟知的“文化素质”具有相同的内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同时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不过,囿于习惯,人们也许会问:难道大学教师也需要提高人文素养吗?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人文素养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不论其年龄或职称,都有一个继续…  相似文献   

18.
李鸣 《河南教育》2009,(7):46-46
又是一年毕业离校时。当初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大学的同学,经过四年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如今又要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学校园里都是一片忙碌,同学们相互诉说着、告别着,离别的泪水充盈着每个人的眼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着对母校的感激和不舍。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将来赖以生存的专业知识,更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就是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感言,他们以自己不同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大学生活的收获。这些,既是向母校汇报,又是向母校表达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迈入了大学的校门。他们毕业后与健全人一样有了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有了为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天地。党和政府已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推出多项支持性措施,帮助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但尽管如此,残疾大学生的就业与健全大学生相比仍然很困难,他们的就业率、就业质量都远不及于同类和同专业的健全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学每年都在扩招,尤其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入学人数大幅度提高。然而,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与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有着一定的关系。培养适应社会要求、具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需要大学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对教育心理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