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接地气"是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其本义是"接土地之气",民间常说的"水土不服"就是不接当地的土地之气.流行语"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气."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反映老百姓真实的情感".如果引用这一流行语评说语文教学,也是非常恰当的.《路旁的橡树》一课教学的意外收获,就让我联想到语文教学也需要"接地气"——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反映学生真实的情感,让语文教学确确实实地为学生的情感丰富、身心发展、心灵净化和情操陶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有荣 《新读写》2014,(1):36-38
“接地气”是近年来的流行语之一。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情感”。  相似文献   

3.
姜有荣 《初中生》2014,(2):10-14
正"接地气"是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百读不厌,历久弥香,就是因为他们接上了地气,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品尝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体察到  相似文献   

4.
正"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的知、情、意、行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5.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老百姓的知、情、意、行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6.
<正>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要"接地气"。"接地气"是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老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一系列名篇之所以百读不厌,历久弥香,就是因为他们接上了地气,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品尝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体察到了  相似文献   

7.
教师设计作业应"接地气"——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反映学生真实的情感。在趣味、差异、实践之处精心设计,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并不断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接地气"现在是个流行词。该词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人们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情感"。鲁迅的《一件小事》、杨绛的《老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名篇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就是因为作家把笔触伸向了社会底层,品尝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鉴于此,我们建议广大同学在写作中也要"接地气",去关注万家灯火、体味苍生疾苦,走进真实的百姓世界。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 《高中生》2014,(10):6-7
"接地气"中的"地",用的是比喻义,指百姓的生活。"接地气"就是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百姓真实生活情感。记叙文情节设计"接地气",就是要按照百姓知、情、意、行的规律来设计情节,既食人间烟火,不将人物"神"化,又尊重客观规律,不违反生活的事理逻辑。反观当下一些学生写记叙文,他们在情节设计时接的不是"地气",而是"仙气",穿越、超级链接、脑筋急转弯等手段轮番使用,  相似文献   

10.
“接地气”是时下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语,是说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盲目行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曾说过:“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相似文献   

11.
《新民晚报》前不久刊文称:每两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对高考作文有以下启示:1、选歌和选题材。歌手选歌曲与学生选题材一样,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达。2、作文也要接“地气”。徐沛东评委反复强调接地气的问题。其实,中学生作文也应该接一接“地气”。一些同学一写作文就想到有哪一篇范文可以套,这就是没有接自己生活的“地气”。实际上,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到自己的生活仓库中去寻找,用心去体验,将自己的情感之泉自然地流出来,细心地去回昧生活,去提炼对生活的思考,南感性升华为理性,定能够写出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作文,能够写出属于“我”的作文。  相似文献   

12.
刘明 《小学生》2013,(12):19-19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作文教学。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产生较高的效率和兴趣。而新课改倡导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语文、学语文的意识,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使学生更加乐于表达、易于动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现实密切关注,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能够准确地表达。而如何提高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呢?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崔嵬 《生活教育》2013,(8):116-11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生活的真实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应从传统封闭的课堂走出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多年来,我一直把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沃土,注重培  相似文献   

14.
周敏 《考试周刊》2012,(92):65-6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真实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指导他们用稚嫩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切不可教育学生盲目追求华丽的辞藻.充盈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让孩子真实作文、快乐作文、自由作文。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本无言的"大书",也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真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上,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及其教学的基础要植根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读"好生活"无言书",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作文摆  相似文献   

16.
钟宝锭 《小学生》2012,(10):31-31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途径。一、关注社会,开展活动,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三月,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学雷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要少给学生套框框,让学生笔随心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其次要改变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再次,要对学生的作文多一些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懂得品评别人的作文,也是在学习别人怎样做人,学会关注他人,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伊始,无论是习主席接地气的掠心一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抑或是大萌子接地气的倾心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举国震憾,全民传颂。接地气的一问或一曲,在激发民众心灵共鸣的同时,"接地气"理念也引发思想品德教师的思考。被奉为"高大上"的思想品德课怎样从"神坛"俯下身姿接地气呢?一、生活是气之源接地气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片面灌输、粗暴简单,更不是说教多于实践、敷衍多于内化,而是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从真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个体的生活需要着眼,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明理导行,让思想品德课活色生香、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以生活为支点以情感为动力——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而只有情感作为动力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从书本到生活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生活为支点,充分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语文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