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世亮 《视听》2016,(7):146-147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会通过自己的播音,把新闻信息准确、生动、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从而提升观众的收看兴趣。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沟通媒介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播音员依据稿件内涵,把控情感温度,掌握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用有温度的声音播报电视新闻,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把电视新闻节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自2006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十佳”评选旨在表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更多的为听众所喜爱的名牌播音员主持人;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广播节目及播音员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履行国家电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新闻有“温度”,体现人性光芒,越来越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新闻记者只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才能写出有情感、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报道,新闻报道才能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自《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以后,成为引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新先锋,并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围绕该节目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让品牌节目和优秀人才得到更快发展,增强河北电台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树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坚守岗位、干事创业的良好导向,河北电台举办了2013年度“十佳栏目、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引起了很大的好评,不得不说"好声音"中的"好故事"是一个亮点,打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眼于将《中国好声音》看做是一个由不同的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并对其中的选手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以其叙事素材为入口,来考察这些素材中的每个事件元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于电视节目研究领域、对业界的节目制作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阳光照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新闻有力量,也有温度。在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唤起社会关注的目光时;在剥开层层“阴暗”,坦露真实,引发批判的声讨时,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好新闻应该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于你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素养和你的作品是否被一种人性的光辉所照耀?而这通常也被认为是新闻的伦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节目的变革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新闻播报方式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再到如今兴起的“演”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笔就“播”、“说”、“演”三种风格迥异的播报方式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的前沿主力仍然是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在展现新闻的审美价值、在反复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扩充新闻语言的理性力量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广播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的价值应得以正确认识并不断加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一些时政新闻记者常抱怨,天天采写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选题和内容,都很"老套",很难将稿子写活、写的有新意。其实不然,若善于发现并能抓住开会过程或领导调研、视察、现场办公等活动时出现的新线索,及时深入采写,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7日晚,中央电台在北京举行大型综艺颁奖晚会“声震八方”,为中央电台第二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及“60年难忘中国之声全球搜索行动”获奖者颁奖。郭静、乌仁其木格、杨波、苏扬、黎春、纪春、朴一青、楚悦、田龙和哈布克什等摘取“十佳”桂冠;刘静、维杨、晓光、颜涛、青音等获得“提名鼓励奖”。  相似文献   

13.
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掌握时代脉搏和各种信息,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电视播音员的音容笑貌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千家万户。因此,播音员的形象、仪态、声音等备受电视观众的关注,其播音风格便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纷纷就播音方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一些新闻节目播音员已向主持人“转轨”,这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类、专题类节目主持人如雨后春笋,队伍不可谓不大,节目不可谓不多。但只有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才是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真正趋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新闻播音员以及主持人也逐渐作为电台以及电视台的代表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言谈举止都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舆论走向。鉴于此,要培养新闻播音员以及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明 《视听界》2012,(6):17-17
动员在冬奥会上拿了金牌,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立马受到了高层领导的批评,“首先要感谢国家”。一个主持人如果在荧屏内外过于冒尖,也会引来非议。从国外的情形看,以主持人命名的节目往往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这是因为,明星主持人是电视栏目可识别,并能形成风格与品格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频道的代言人,是以个人名称、形象、声音、符号等为信息载体并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没有主持人,栏目就缺少了灵魂人物,栏目的特性就无从发挥。不少的例证说明了,一个主持人离开了一个栏目,那个栏目从此就走下坡路甚至难以存活下去。很多时候,观众是顺着主持人去找栏目和频道的。中央电视台推出多档以主持人命名的节目,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是电视人思想解放的产物。当然,我们希望这些明星主持人不负众望,在节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表达的特性,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以哗众取宠、夸张出位的言论博取收视。  相似文献   

17.
李华  李娅 《传媒观察》2003,(10):48-49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新闻都是一个严肃的东西。所以,当“聊新闻”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后,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不过笔者认为,“聊新闻”现象的出现,给了“新闻”一个亲切的面孔,是可以提倡的。因为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中心,只有新闻被受众接受,其传播的最终目的才达到。亲切的面孔无疑能使受众更加关注新闻。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聊”,并不是说我们以平时“聊天”的心态来对待新闻,而是指处理新闻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湖南晚间新闻》就是“聊新闻”的一个典范。本文即以它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下“聊新闻”节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宋瑞 《报刊之友》2013,(7):85-87
随着浙江卫视成功购买《The voice》的版权后,《中国好声音》在中国落地开花,并且受到了广泛的热议和好评,《The voice》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与众不同的游戏规则吸引眼球;其次极具电视化的表现效果为受众提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视秀;最后首次采用制播分离,不仅打开了多重合作空间,同时也保证了收视率的持续上升。《The voice》中的每位选手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这个舞台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通道,但“梦想”绝不可作为节目唯一的噱头和无限的放大,否则“梦想”将成为欲望的糖衣,引领中国电视走出同质化,创造新模式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
朱萍 《新闻世界》2008,(10):57-57
如今,看电视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收看新闻,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须。通过新闻节目人们可以迅速及时地了解到国际国内的形势及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等等。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新闻播音员也自然成了观众的“老朋友”,经常会听到观众说这位播音员“播得不错”,那位播音员“形象蛮好”等诸如此类的评价。目前,以中央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传统播音形式在全国各电视台仍占主导地位,然而像中央台的《第一时间》、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讲究“说”新闻的新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