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发挥出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激励,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所以西方有句格言:请用花一样的语言说话。这的确是一个优美的比喻,花一样的语言就是阳光雨露,拂开人间亮丽的花朵。这个优美的比喻,好比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鼓励与赞美,不禁想起了我的教育点滴,颇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班主任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从本质上说赏识就是一种激励。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通过研究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梁翠嫦 《广西教育》2013,(21):44-45
如何通过最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学生教育成才,是无数教师的最大心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学生的最好利器,它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可见,在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是多么重  相似文献   

7.
吴冬梅 《考试周刊》2008,(48):115-116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这样说过。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机会、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在同学当  相似文献   

8.
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正如激励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的:教  相似文献   

9.
正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人世间的。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句话对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赏识至关重要。但是,一味强调甚至是放大赏识的效应会适得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iam Jamells)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学生,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其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之前的3到4倍。因此激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恰当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  相似文献   

11.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个体获得某种内部的推动力,始终保持一个愉快进取的态度。激励理论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程度。即:工作绩效=工作能力×激励这个公式说明,工作绩效与激励程度成正比。据研究,一个人是否受到激励,其能力发挥程度大小不同,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使潜能发挥到80—95%,甚至更高。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科学地运用激励手段,就…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应讲究表扬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表扬就是在进行赏识教育,进行愉快教学。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善于表扬学生,他勤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从而成为"乐学"即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iam Jamells)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学生,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其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之前的3到4倍。因此激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恰当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甚至更多,其行为往往具有亲和力,能接纳别人,别人也能接纳他。可见,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各自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里需要,为转化创造契机,循序渐进,实行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情感激励是指以人际关系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模式.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的一项调查结果证实:按时计酬的职工需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住职业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情感激励,则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情感激励的作用所致.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将书本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外界环境及新型人际关系的陌生和护理工作较强责任感造成的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关心帮助、尊重和鼓励,我们在临床带教时运用情感激励法,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激励,是指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内在能动心理状态和向上、进取的行为.运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激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进取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创造的门户将无法开启。我国教育家夏丏尊也曾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他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  相似文献   

20.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这样说过。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机会、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在同学当中提高知名度,树立威望,形成优越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这样既符合英语课堂教学原则,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