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田娟 《海外英语》2011,(13):192-1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几千年历史文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书中描述贴近生活,语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类型的俗语。该文通过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俗语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俗语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数字成语的考察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比较了杨、霍英译本中数字成语的翻译译例.分析发现,杨、霍译本中对数字成语主要采取意译法和直译法,直译法译例中还可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等.对数字成语的翻译方法的考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两位译者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倾向.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译与意译的基本概念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的译文相对归化(domestication),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  相似文献   

4.
王健 《成人教育》2012,32(8):112-113
翻译活动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比如我们常谈的翻译归化与翻译的异化,翻译的直译法与翻译的意译法,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文章试分析翻译研究中的策略,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法与意译法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谚语用词简练,寓意深刻,给翻译增加了难度。译者与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翻译谚语以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写作学强调译者的写作能力决定译文质量,在翻译策略方面提出直译、意译、归译策略,为翻译实践提供新指导。本文选取《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英译本中的谚语作为研究案例,从翻译写作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英译本对原作谚语的翻译处理与策略。我们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以翻译写作学理论为指导,合理采用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各类翻译技巧,认真梳理译文笔法,以求译文达意又能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磊  王萌  叶年华  王越  李涛安 《海外英语》2023,(5):13-15+18
该文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对《伤寒论》通假字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伤寒论》两个译本的通假字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大多数通假字都可以采用忠于原文的语义翻译(如直译)进行翻译;而一些比较晦涩的概念,以译入语为导向、服从译入语文化的交际翻译能够提高译文的接受度,方便译入语读者理解。因此,对于《伤寒论》通假字的英译,应基于语义翻译理论采取直译本字的方法,但一些意义特殊的通假字比如疾病名或者人体部位名词可以通过归化策略,采取意译等方式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译者应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减小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困难,从而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对《辜鸿铭讲论语》中“仁”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PowerConc对“仁”的译文进行统计归类,将“仁”的翻译策略总结为直译意译相结合与归化。在读者意识视角下,译文的意向读者与理想读者在审美期待与社会背景上存在差异,这对辜鸿铭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叙事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是翻译领域的进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可有效避免源语言和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风声》英译本(《The Message》)语言流畅,译者对小说的风格把握熟练,能再现悬疑紧张的故事情节、重现独特的叙事方式。本研究基于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The Messgae》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通过直译加增译、转译的方法,实现时空建构策略;通过增译、省译及形象阻断意译法等,对中文偏好具体形象、积极修辞与英文重视抽象概念、消极修辞等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实现选择性建构及标签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直译和意译不等同于死译和胡译,两者是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并非彼此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翻译是差异的游戏."直译、意译"是语言层面的比较,"异化、归化"则包含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比较.以谚语的翻译为例,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相当数量的谚语,但风俗习惯和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语言、文化差异,致使在译文语言中很少可以找到意义完全相同、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谚语.如何处理谚语翻译中源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谈英汉谚语的互译.  相似文献   

12.
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译本对儒、释、道宗教词采取直译或直译+注、意译和替换等方法。罗译本是公认的异化译本,但书中宗教词的翻译是归化(意译和替换)占上风。罗译本宗教词的翻译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当前的典籍英译中,译者不可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否则"译犹未译"。同时提出典籍文化词语英译中术语规范可以提高翻译中的文化传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赤壁》(上)的英文字幕译者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了缩减、直译、归化等翻译策略,力求用地道、自然的英文来翻译原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文引用该片中的大量译例,着重分析缩减式翻译策略的三种形式(浓缩、压缩性意译、删除)在该片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郝福合 《文教资料》2008,(27):39-41
本文探讨了在翻译汉语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时应采取的不同策略.歇后语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性鲜明,直译和意译在具体实践中皆有其局限,成功的翻译有赖于译者的英文素养和翻译功力.文章提出直译优先,意译为辅的基本原则,以保留源语韵味,传达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成功外译,与译者葛浩文密不可分。而大量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为译者的翻译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尝试通过探究译者如何处理谚语、成语和动物词语等难译现象,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6.
习语包括汉语中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英文里 ,即使有恰当的同义词语可借用 ,在不违背译文语法的条件下 ,习语的翻译也通常以直译为主 ,但同时也可用意译法、借用法、省略法等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越谚》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谚》是清代范寅写的关于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是现代了解越方言和越文化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汉诗《江雪》的不同英译文,并在其英文译本例析的基础上,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阐明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等诗歌翻译的不同策略是可以共融且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功能对等为译文评判标准。《儒林外史》杨宪益译本The Scholars依据叙事方言的陈述功能、评述功能和描述功能,通过直译、意译、变译的翻译策略,实现叙事方言翻译在赋形、寓意、移情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0.
《悲欢集》收录了中国传统昆曲名剧中的二十六折,由美国纽约昆曲社顾问兼首席翻译汪班先生翻译出版.汪班先生在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了演出本翻译的无注性、即时性和通俗化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不存在冲突,不产生交流障碍的内容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和音译、逐词翻译或直译等翻译方法.而在处理文化词汇时,译者更多地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及意译、转译等翻译方法.从而翻译出通俗易懂,适合舞台演出的译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