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从热力学角度分析,金属钠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在实验过程中金属钠很难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但在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的红色固体铜产生。得到的铜单质并不是金属钠直接与铜离子反应的结果,通过实验探究,生成的铜是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活性氢)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相似文献   

2.
金属和盐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Fe+CuSO4=FeSO4+Cu但是,金属单质和盐溶液反应不一定能置换出构成盐的那种金属。现在举例说明如下。1.金属钠和盐的水溶液的反应我们知道,Fe能从CuSO4溶液中  相似文献   

3.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在做酸碱滴定的实验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化学反应速度快,有时无法及时分清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钠熔化,还可能使它在水面上燃烧,但是金属钠表面的温度变化是怎样的?我们难以测定。  相似文献   

4.
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是先置换出铜呢?还是先置换出氢?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谈及的问题。实验结果十分明显,即钠先与水剧烈反应置换出氢。但有人却说:“按理论上讲应先置换出铜”。  相似文献   

5.
对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产物进行二方面实验:(1)金属钠与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情况;(2)从反应物加入方式和控制用量上,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传庆 《化学教与学》2013,(2):79+92-79,92
一般认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实际上是水合氢离子,下同)相作用生成氢气。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欠妥,这里就该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一、两个实验引发的思考1.对这样一个实验大家都很熟悉:向硫酸铜(或其他铜盐)的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这时反应会迅速进行,反应后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铜,同时得到钠盐。我们知道,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电解不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的理论电极电位和析出的产物,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验证了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极只析出红棕色单质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杨立根 《化学教与学》2012,(9):65-66,7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在新课导入时,教材以铜、铝、铁等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子,从而引出钠的性质。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9.
精心设计了钠与微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及产物研究,通过改变和控制实验条件等探究证实了该反应产物有红色固体物质铜、黑色氧化铜、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和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等物质.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在讲授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教材中要求:"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现象。"综合现象是:电流计指针偏转,锌片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铜析出。为了进一步弄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实验拓展如下。1棉线代替盐桥教材上注明盐桥内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  相似文献   

11.
亚砷酸根和碘单质反应生成砷酸根和碘离子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随体系酸碱性介质变化而发生反应方向改变的氧化还原可逆反应。验证该反应的实验设计是利用只有碘单质有色,其它均无色的特征,实验中通过观察碘单质的颜色变化确定反应的进行及方向变化。因为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显色不同,因此而出现不同的实验设计,也因此出现不同的实验效果。本文就原教科书中实验作一讨论,并提出一种新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铁三角”“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预测并设计双铜电极电解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创新实验,体验“价荷图”在实验设计和深度学习中的统摄思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中学常见的三种铜盐出发,根据铝与不同的铜盐反应实验的现象研究,得出了氯离子对铝与铜盐反应起到催化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说: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和产物,不少化学教师有不同看法,实验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有下列二种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卤素间置换反应是证明同族元素性质递变性的重要实验证据,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实验。而卤素单质会与水作用,使其单质的水溶液中除含卤素分子外,还存在其他氧化性粒子,会引发一些学生的质疑。用有机溶剂溶解Br2和KI,探索溶剂种类对实验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现象明显的溶质与溶剂组合,排除水溶液中其他氧化性粒子的干扰,用更充分的证据证明Br2可以置换出I2。结果表明用乙醇溶解KI、用CCl4溶解Br2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金属钠加热燃烧的实验是研究金属钠化学性质的重点实验,然而教学实验表明金属钠燃烧产物的颜色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一般观察到的现象是既有黄色物质产生也有一定量的黑色物质,特别是对黑色物质的解释更是纵说纷纭,对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赵伟杰  李瑞玲 《天中学刊》2010,25(5):15-16,96
重氮β-萘乙酸甲酯与N-(对硝基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反应,能以较高的产率制备4-氧代-4-(4-硝基苯基)-2-(2-萘)-丁酸甲酯.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反应溶剂对这一反应的影响,发现六氟乙酰丙酮铜Cu(hfacac)2催化剂得到的收率最好,所有被测试的溶剂都能以高产率得到产物4-氧代-4-(4-硝基苯基)-2-(2-萘)-丁酸甲酯.  相似文献   

18.
非水溶剂和非水溶剂化学的特性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水溶剂具有水所没有的特性.在非水溶剂中可以得到与在水中不同的反应结果.许多不能够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非水溶剂中却可以发生或者向相反的方向进行;非水溶剂在制备无水盐,制备某些异常氧化态的特殊配合物,改变某些反应的速度,改进工艺,提高产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铁三角""铝三角"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的剖析,借鉴"价类图"等相关理论,从化学反应中元素价态变化、粒子所带电荷数和反应体系溶液酸碱性等多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描述水溶液中元素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价荷图",以铜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证实"价荷图"的可靠性,借助"价荷图"思想预测并设计双...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条件发生改变,产物就会不同。以镁与硫酸铜、氯化铜反应实验现象有较多不同为例,结合沉淀平衡常数、电极电位、溶液pH改变等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镁与氯化铜反应的特殊性,本质是铜的电子排布和反应中间产物Cu+随溶液中pH不断升高生成难溶的CuOH,或与Cl-生成CuCl再转化为CuOH,最终通过平衡移动生成Cu2O (砖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