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商业银行从业规模增长率的收敛及其绝对数量的收缩与金融科技对银行劳动要素替代效应的关系,基于我国188家商业银行2010—2021年有关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劳动就业水平的影响,并对银行的劳动力教育水平、规模和产权性质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降低银行劳动就业水平,其中对于低教育程度、低技能型员工带来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但对于高技术型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同时对国有、股份制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作用不显著,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小微型商业银行的作用显著。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研发投入,并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应注意对被金融科技替代的雇员群体进行重点培训以及做好转岗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自行编制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测量了天津、上海、广州等七大城市中的1502名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测量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方差分析显示,外来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在许多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疫情冲击对高校毕业生的期待行业和期待岗位带来较大影响,引发出现了“懒就业”“缓就业”“慢就业”等突出问题。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就业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助力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全面优化就业服务保障等路径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2003年调查和2005年跟踪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促进非农就业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对每户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人数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该工程对非农就业的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效果与工程增加了已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时间有关。总体上看,退耕还林工程促进非农就业的效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创业培训发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为了应付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纷纷开展了以创业培训为主的积极就业措施。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结构性就业矛盾愈显突出。我们既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促进就业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我国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情况,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开展专业性的创业培训,推动创业活动的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数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毕雪昊  杨亚琼  邹伟 《资源科学》2022,44(12):2540-2551
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前提,社会化服务被认为是弥补由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起的耕地利用劳动短缺的有效手段。在耕地利用日渐面临劳动约束的压力之下,基于非农就业与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分析二者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样本,通过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购买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弱非农就业的负向影响;②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环节差异,其中,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等服务有利于效率提升,而其他环节的影响并不显著;③购买不同服务环节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不同,仅购买整地、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服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劳动力替代、资本替代、技术替代等效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改善要素配置、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具体表现。在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优化家庭劳动要素配置的同时要完善社会化服务市场,针对性激发不同服务环节技术要素活力,保障耕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尽管技术环境的变化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灵活用工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对灵活用工关注度加强。但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仍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面临职业发展不清晰、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及各项保障缺失等问题。因此,基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健全灵活用工制度、建立多种灵活就业渠道及关注灵活就业员工保障体系等应对措施,以期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的“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8.
伍林  陈琦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5):108-111
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核心阵地,面向人才市场输出“教育产品”。其“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层次和就业水平。因此,探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意义深远。阐述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内涵,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困境,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提升路径,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借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影响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促进就业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同时,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勉  李树茁 《预测》2001,20(6):14-19,6
通过对来自我国深圳市企业的752名被调查者构成的一个群体进行实证分析,对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做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显著地影响流失意图;教育、所在行业、平均月收入也对流失意图有显著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人口变量、职业变量与流失意图之间的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1.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已实施近二十年,并成为保护绝对贫困家庭生活的安全网.然而,不少学者提出要实施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以促进贫困家庭自力更生.就业是提供可持续生计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就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次研究结合6个城市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加入就业促进政策的自变量,在进行了双项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年轻、已婚、初中教育程度、劳动能力健全等因素对就业有正面影响;技能是低保受助者就业的关键;政策变量方面,职业培训是唯一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根据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访谈,本文提出了经实证的、有依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失业劳动力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重庆市3000名失业人口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失业者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政策因素对失业人员保留工资的影响。发现:失业人员保留工资主要决定于失业人员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受失业保障、政府提供职业培训、优惠政策等政策因素影响在OCS估计中不显著,而在GCS估计中对保留工资有显著的负影响(这种负的影响实际上将提高劳动力就业概率)。这也说明当前的就业促进政策不仅没有鼓励劳动者懒惰,而且对促进就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军 《科教文汇》2013,(3):190-19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随之严峻起来。就业意识对就业的影响明显,本文从女生和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分析入手,探讨加强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8年CHARLS截面数据,运用Tobit模型研究养老金金融第一支柱对老年人劳动工作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金融第一支柱对于老年人劳动供给和参与劳动时间具有负向影响,但对前者的影响较小;养老金金融第一支柱收入对于老年人劳动供给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末期会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走上社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但是由于我国《劳动法》中对有关应届毕业生实习期的保护条例很少,少数用人单位利用实习的名义来聘用高校毕业生,通过支付相对低的劳动报酬以达到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目的,学生一旦实习期结束即被解聘,不能利用顶岗实习顺利过渡到就业,造成很多实习生毕业后即失业。因此,作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劳动权益缺失保障的灰色地带,高校毕业生如何利用顶岗实习期实现就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高校的角度,在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让应届毕业生能够通过顶岗实习期提高自己的岗位实践技能水平,尽快融入职场生活,并争取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直接实现就业,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波  汪戎 《软科学》2016,(1):41-45
利用CHIP2007数据,从一个兼合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个体特征的综合视角,实证研究劳动者就业参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宏观方面,除人均GDP对劳动者就业参与影响为负外,其他因素对劳动者就业都有正向促进作用;微观方面,除年龄与劳动者就业概率呈倒"U"型关系外,劳动者的其他个体特征都显著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分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因素对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的就业参与的影响略有差异。此外,几类稳健性分析也都证明研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区域差异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1990-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对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类地区技术进步政策选择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不管是对就业总量还是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技术进步对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的总体影响表现为负效应,但教育导向型和科学导向型政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通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最终能够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芳芳  白净  王赛男 《科教文汇》2011,(12):186-187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众多因素中,家庭结构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调查分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就业意向在工作地域、工作性质、家庭赡养、个人薪酬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象揭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配套政策上存在薄弱环节,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运用多层次个体行为问卷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形成的环境匹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就业环境的不同维度对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显著不同,其中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环境是重要的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当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