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第一特点是,“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指的大众也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他是为工农教育奋斗终生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工农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劳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扬心抑身”等现象,即教学效果体现为重视记忆等“脖颈以上”的部分,忽视身体的存在;劳动教育过程被虚化为“去身体化”的精神训练过程;劳动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将“身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彻底告别“隐身的教学”,让劳动教育从“全脑教育”转向“全身教育”。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劳动教育范式强调身体的参与,认为教育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环境是劳动的“情境场”,教育内容是现当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生活即教育是该理论的主体,社会即学校是该理论的实施场域,教学做合一是该理论的方法论。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为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提供了新基础;对劳动教育载体的拓宽,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对劳动教育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样态。因此,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发挥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学校对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对劳动氛围的营造作用,在“家校社”协同联动中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增强幼儿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发展幼儿的劳动品质,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一、激发劳动兴趣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最初接触的生活就是身边的衣、食、住、行,他们能在其中自然完成对劳动的了解与学习。幼儿园应激发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兴趣,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对生活、劳动、文化以及生命等的热爱。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爱劳动的孩子心灵手巧。”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能感受劳动本身所带来的快乐,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基于这样的指导理念,我们在大班小朋友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生活中的劳动服务技能”大比拼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张胜兵 《四川教育》2022,(Z2):16-17+21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中具有实践性和融合性的教育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厘清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即生活”,揭示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求服务”,指明了劳动教育的路径——“在劳力上劳心”。这些都对建立学校劳动教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聚焦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大问题,着力探讨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与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8.
朱勇 《学苑教育》2023,(4):7-8+11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体系里提出了五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习总书记也提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时代,我们呼唤劳动教育,更呼唤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新劳动教育”。“新劳动教育”是“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它强调合作性、过程性、参与性,对培养和提升儿童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勇 《生活教育》2014,(7):99-10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亲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贝蓓 《中国教师》2024,(2):103-106
幼儿园生活劳动教育应在深刻理解其教育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分层”设置生活劳动课程内容,“破界”拓宽生活劳动教育形式,“放手”让幼儿学会生活,“赋权”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沟通”转变家长劳动观念,“联结”共绘劳动同心圆,达到生活劳动课程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赵华 《江苏教育》2022,(87):27-29
<正>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下简称“南小”)“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围绕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实践,在劳动实践设计、思考、实施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流汗的劳动教育须“有育有劳”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的对话,人化自然的同时化人。“劳”的本意是希望和光芒。在《说文解字》中,“劳”是奋力地积极动作,即勤苦任事不停止。“劳”由“炏、冖、力”三部分组成。从造字结构上,我们不难察觉到其耐人寻味的深意:辛勤劳动,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与光明。劳动是人与自然、他人、社会接触的,具有实践性、生产性、道德性、教育性和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本身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2.
王信义 《知识文库》2023,(10):186-188
<正>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仅仅通过开设一门“劳动技术”课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人了吗?事实未必如此。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平日过的是少爷小姐的生活,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劳动书,也不算是劳动教育。”我们必须找到劳动教育的新支点,做到课内与课外、知识与实践、学习与劳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过上劳动的生活,方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它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二十四项常能”的课程开发。劳动教育需要支点,而与此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是最好的支点。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劳动是个体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劳动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处于成长早期,在此阶段要多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积累成长所需的经验。马鞍中心幼儿园注重开展“耕读教育”,提倡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通过家园共育创设“家庭试验田”,以此为基础实施幼儿劳动教育,引导幼儿在自然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劳动教育对学生智慧的发展●浙江孙宏载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三大误区:(1)是“轻视教育”即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劳动教育对儿童智慧的发展,虽然按大纲规定排入劳动课,却经常被移用,即使让儿童去劳动也是为了装潢门面;(2)是“改造教育”即把儿童视为...  相似文献   

15.
汪瑞 《文科爱好者》2022,(3):241-243
“五育融合”是小学教育的目的与归宿。“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五育融合”背景下,落实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研究创设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开展;家庭为小学生学习和体验家务劳动提供生活场所和环境,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为小学生学习和体验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供广泛的平台,让小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学生从小应当崇尚和尊重劳动,并参与一定数量的劳动。劳动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国家“五育并举”方针之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致力于改造教育、服务民众,建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做”是基础,“教”和“学”是做的延伸,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去学,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做”换言之就是劳动,劳动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劳动教育成为国家“五育并举”基本方针的背景下,梳理陶行知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中学历史乡土史教学提供了诸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学校地处乡村这一劳动场域,其劳动教育具有天然优势,却因城市取向惯性而未彰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角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之意蕴在于安其所而遂其生,即基于乡村劳动场域安乡村儿童之所,涵养自然与人文气质以遂乡村儿童之生。位育视角下,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行动逻辑是:立足乡村这一定位,精准定位其劳动教育路向;坚守乡村劳动之所,科学设计其劳动教育课程,确保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具有乡味;坚持“做中育”之举,全面革新其劳动教育方式,避免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有劳动无教育”。  相似文献   

18.
邵忠祥 《铜仁学院学报》2007,1(2):71-74,12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即学校”为今天构建终身学习理论提供了借鉴;“教学做合一”为生活教育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文章在阐述三大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充分挖掘其理论的当代价值,为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下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劳动教育是在一定的时空下进行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劳动教育既要关照现代生活,也要“回归”野人、前人的生活,还要关注未来的生活。从空间维度上看,劳动教育要运用空间中所有的积极势力去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一,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乡村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培养乡村社会空间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力,激发他们投入社会改造的潜力与积极性;其二,劳动教育要构建合乎城市生活的劳动教育空间,使人成为了解和掌握现代社会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现代人。陶行知“合乎生活”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仲岩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69-71
“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改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质,促进“城中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