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学,如何应时而变,推陈出新,与新课程同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并认真探索的问题。我以为,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亟侍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文学分析法”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把“阅读教学”视同于“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和情感体验课。强化“人文”,弱化“语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特别强调课程育人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将它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语文要素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紧扣教材的人文主题,抓住课堂契机,重视语文实践和学科融合,以此强化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样,能让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正>跨学科学习是近年来时兴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实操的崭新视角。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跨学科学习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将其提高到“强化课程协同育人水平”的高度进行阐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统筹设计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倡导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读”就形成了语文教学的主线。在进行课改实验中,我对“读”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改革,将改变语文教学形态,即教师“教”的形态。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与突破。“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理念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准则。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将率先迈步,也将真正体现语文教师应具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1]在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新栏目,充分表现了编者在倡导亲子阅读,强化家校共育的编排理念,践行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标写进了“体验”这一重要的认知理念,这个前所未有的举措,对于让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具有重大意义。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最需要“体验”,若“体验”缺席,语文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姚蔚娜 《甘肃教育》2023,(14):102-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实践应重视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强化课程教学的思想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而“长征文化”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有必要将“长征文化”作为重要抓手,落实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基于此,文章论述了长征文化的内涵及育人价值,并就长征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顾贤芳 《语文知识》2014,(12):52-54
“语文综合性学习”自2001年被提出以来,颇受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阶段目标除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教育特点,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评析】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推进,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训练似乎代表了旧理念、旧方法,语文老师在课堂中不敢越“训练”一步,惟恐被视为落伍。其实,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并不违背新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本应纯净的“语文味”在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中却被粉饰了太多的繁华,迷醉了语文本来的方向。究其原因,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片面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夹杂了很多非语文因素。教育行业内流行的“语文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即是批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一“思本课堂”,“思”即思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呢?以培养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的,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2022年版课标关于课程理念,首条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将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这一点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变序显理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新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