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融合发展、协同发力而构成复杂系统,有着关系逻辑、现实逻辑与实践逻辑的三重深层逻辑,高等教育子系统在其中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基于复杂科学,全面把握“三位一体”复杂系统中多元适应性主体涌现出的复杂行为,建构新理念、架构新体系、培育新生态、促进新发展,实施中国式高等教育新转型成为“三位一体”多元融合行动关键路向,有助于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力量。基于此,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格局中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议题进行省思,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协同性,找准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强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联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更加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协同融合等,实现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总方略的指引下,民族高等教育要践行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发展使命。同时,民族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支撑引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承担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发展挑战。对此,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学科布局与创新发展、区域定位与对外开放、政策引领与内生发展的关系,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前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表征着国际社会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认可程度,也反映着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既是争取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之源,也是为世界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之举,还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支撑。然而,当前中国尚未掌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与提升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夯实国内根基、布局发展中国家和着眼发达国家“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促进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满足多方主体利益诉求、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理路涵盖战略协同、利益协同、制度协同等方面,本文围绕精准判断、思想引领,实现产教融合定向布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合诉求、制度保障,打通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历史嬗变,先后经历了非同步出现的弱关联阶段、同步存在的明显交互阶段、多元联动的整合发展阶段,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入深度融合的一体推进阶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对三者关系的重构调整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形成了一体联动的协同运行关系,其中,教育是协同运行的基础,人才是协同运行的纽带,科技是协同运行的动力;三位一体的“三角协调”运行、良性互动的“循环互促”逻辑、衔接互补的“融合联动”发展,是三者一体协同推进的根本逻辑。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需从不同维度分别以三者各自为核心集中采取措施:聚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人才的主体性支撑,实施人才引领驱动;聚焦科技的动力性作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高、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对外开放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中西部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带动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乡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新形势下,乡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新的逻辑内涵,它是乡村振兴场景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样本。新时代以融合治理助力乡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客观的诉求,即需强化多元化主体支撑,加强多样性资源支持。以融合治理推进乡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是:强化数字协同,打造乡土教育融合治理“云场景”;强化城乡协同,打造乡土教育混合治理“惠场景”;强化人才协同,打造乡土教育专业治理“智场景”;强化内外协同,打造乡土教育高效治理的“微场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向全党全国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基于此,高等教育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下理论界与实践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特围绕“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这一话题,组织专家学者从强国建设、共同富裕、学术治理权以及“双一流”建设四个角度展开讨论,希冀为构想面向2035高等教育美好未来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正处在从跟随追赶转向超越引领的战略“交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的战略“拐点”以及大胆创新、自主成长的战略新“起点”。普及化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课程教学、选拔评价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新要求。中国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全纳包容、灵活开放、多元高效、协同共治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普及化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的任务包括:加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优化完善普职融通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制度;探索新型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中国“十四五”时期教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尝试性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化”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战略思路,并将其与当前流行的“一体化”说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辨析和论证。考察梳理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发现其大致经历了合作期、协调期、协同期和融合期四个阶段,为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视角分析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瓶颈,发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政区割裂发展”“优质资源虹吸效应”“经费投入规模优势被平均化”等问题和特征。文章据此提出,可以通过政治性方法、组织性方法和功能性方法三种路径来促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既遵循普遍规律又坚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须以省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为实践支撑和智力支持。既具有强劲个案特征也担负着重大发展使命的广东高等教育,遵循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遵奉人民至上、全过程民主的发展旨趣,探索形成了以“必需、有用、够用”为核心的发展原则,但仍需聚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坚持“重点论”发展策略;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形成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度创新先行示范”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统筹“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以实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问题导向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继续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后发外生型向后发内生型的转变和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兴起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的重构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改革阶段。未来,我国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行动路径包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以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以各层/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关键着力点,以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和协同创新,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推进“三教”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目前“三教”正在探索一条中国式统筹协调发展之路,需要政府完善制度与政策设计,需要高等教育强化引领作用,需要社会提高价值认同,共同推进学历、能力和贡献等值同效,解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瓶颈难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高等教育探索科学创新、实践民主参与、维护法治规范、追求公平正义、促进开放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愿景旨归的价值维度。要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则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在本体层面上抓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在发展目标上抓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要素保障上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不断推进构建学科发展、推动高校协同共治、强化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质量改革,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教强国是教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与核心支撑。开启高教强国建设新征程,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布局、聚焦重大战略任务新部署,明确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要认清高等教育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方面存在的差距,认清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把准新时代新征程的主要任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原则,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以一流大学体系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开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乌卡时代境遇既带给高等教育被动应对的“具身之感”,也需要高等教育主动做出“处变之略”。当前,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风险俱存,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思潮上升,全球经济发展与复苏脆弱乏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席卷全球,数字化转型也在推动治理体系的变革。这样的时代境遇亟待高等教育做出积极应对,也在重塑着高等教育的形态。面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行动选择应是以创新内涵建设、结构优化、数字化要素更新、多元协同治理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外部变化中寻找突围策略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紧盯“十大战略”,打造“四大高地”,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当前我省正处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