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渗透唯物史观的历史课程学习,自觉致力于科学地解释历史、科学地"解释世界",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唯物史观就是指历史唯物主义,被称赞为“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历史观[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唯物史观使历史具有科学性[2],它是人类认识历史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正确史观(见图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唯物史观具有重要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彰显课堂教学的价值目标,关注课程时代价值,规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师的研究品质。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地位,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和培养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理解的深度,发展思辨、  相似文献   

3.
<正>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养成的五大核心素养之首。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了解其形成过程,清楚其基本内容,方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此素养的达成。一、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解释是学生立足于史料,在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的基础上,叙述历史、评判历史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它是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体现。诚如李剑鸣先生所说,“解释”就是参照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从而使未知的事物变得可以理解。那么,“历史解释”就是使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1]。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对历史事物本质、内涵的反映程度不同,笔者将历史解释素养分为如下三重境界,即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到时空观念,从史料实证到历史解释再到家国情怀,每一个维度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革新教学,进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基于此,笔者拟从“场域共建”与“四方赋能”角度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其中,“共建”的目的是整合多方资源、发挥教育合力,而“四方”则是指兄弟高中、博物馆、教研所、高校等主体的共同赋能。通过新教育场域的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能够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唯物史观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将原来的"科学史观"改为"唯物史观",提出高考命题要着重考查唯物史观指导下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本文拟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角度对唯物史观进行探讨,以加深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历史学科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居于五大核心素养要求的首位。这个要求不但是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而且是对中学历史教师历史理论和历史素养的一个检测。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准确全面地认识唯物史观,就不可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落实唯物史观,不可能以唯物史观来引导学生。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史料实证既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核心素养要求,也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只是掌握一些零散的历史知识,但不能通过搜集、整理、辨析史料,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就很难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通过展示、分析文献、图像等史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评价历史。本文拟结合“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践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即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高中历史教育承载着发挥学科特色的教育职责。“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就是说,“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即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并明确表示“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因此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全面、客观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初中课标”)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1]与此相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则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唯物史观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首,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者,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他们所生活的19世纪以及之前的人类发展史有大量阐述,并为教科书所吸收,如下表:综上,教科书在7节课、4个栏目“学习拓展”“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学思之窗”共12处中,引用了10篇马恩著作或文章,用好这些素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对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唯物史观的学习无论是对应对考试评价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学生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往往机械地记住唯物史观的一些原理,缺乏用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通过春秋战国历史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学习、探究历史、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理解核心素养以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有助于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锤炼历史思维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其学会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借鉴历史,笔者试以“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教学为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为使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实更具操作性,“新课标”将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四个素养水平。高中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刘森 《教学考试》2022,(44):68-7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六个方面,通过历史概念可以有效考查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当代汉语词典》将概念解释为“反映客观事物根本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这与“概念为本”的教学所提倡的“推动学生从事实性知识走向概念性理解”[1]2“能够使用相关证据、准则和明确的标准,找出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1]69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囊括对历史的认识,可以提炼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分析不同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情境创设、复杂知识、生活元素、合作探究这四方面入手,初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也能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解决“新情境”中各种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深化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历史课程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历史研学旅行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了解、感受和体会历史,让学生尝试解决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真正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笔者依托深圳地域资源,如深圳博物馆、蛇口工业区及招商局博物馆、深圳劳务工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