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学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问题,是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话题之一。所谓“真实情境”,是指情境真实存在,是学生亲身经历或在未来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真实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联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表现的现状,本研究编制了《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表现测试卷》,在深圳市某小学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表现一般;(2)情境的开放性程度对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表现有很大的约束性,在开放性情境中较好,其次是半结构化情境,而在结构化情境中最差;(3)情境的表述方式对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表现有影响,学生在图片表述的情境中能力表现较好,而在文字表述的情境中较差。研究结果为教师开展“问题提出”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与创作中的真实情感密切相关,强调带有感情的“环境”;建构主义强调的“情境教学”主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模拟情境吸引学生,使其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4.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常规问题,还应引发学生提出具有发展性和探索性的非常规性问题,把学习引入纵深、数学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想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与问题”教学课要求学生能根据教师出示的教学情境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是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线教师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在上一次访谈中,孙晓天教授介绍了很多“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创设具有“贯穿各种教学方式的以点带面”作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那么,这些教学方式除了都具有从情境创设出发的共性,它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关联?围绕这一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对孙晓天教授(以下简称“孙”)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
苏娅 《中学文科》2007,(2):17-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发生了转换:“教师成为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导演”,学生则是主动提问并在教师引导下寻求解决方法的“演员”,即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与这相适应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策略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8.
徐全学 《物理教师》2014,35(11):25-27
笔者从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藏族学生的“猎奇”心特别强,只要教师善于点拨和适当引导,就很容易被激发并挖掘出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的培养藏族大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5个方面:(1)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2)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3)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提问;(4)利用学生的知觉惯性.引发学生提出问题;(5)通过示范引领,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沈铭 《辽宁教育》2023,(3):48-5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言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语文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最容易打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并为建立模型观念提供经验基础。为此,  相似文献   

12.
以真实情境引出教学主题,通过问题群分解和引领任务,建立“情境—问题(任务)—学生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所引发的探究活动中自主建构结构化知识,领悟学科观念,体会方法价值,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强调情境真实性的重要意义2022年5月,国家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亮点是“强化育人导向”“培育核心素养”。在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下,课程标准提出了帮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真实情境”成为此次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关键词,“真实性”成为情境的重要属性和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戴晖明 《云南教育》2001,(23):32-3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增加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应注意的第四个问题”里再次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和勇气和毅力”。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仓帔问题隋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睛趣。例:9+2=11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 ),1( )加1得11。”  相似文献   

17.
<正>课前思考:“总价=单价×数量”是乘法模型中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加法模型的拓展(相同加数的和)。《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关于第二学段中数量关系的教学“应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无论新课程标准还是新高考,都在强调历史情境教学和新情境新材料命题的重要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情境”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对于教学评价,《课程标准》则提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  相似文献   

19.
“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情境”作为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来习得语言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1)学习要与情境相联系;(2)学习要与真实活动结合起来;(3)学习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学生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的要求。如何依托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成深度学习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一、以问启疑,猜想公式教学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大扫除中,五(一)班负责清除两个花坛的杂草。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了两组,每组承担一个花坛的除草任务。两组同时完成任务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