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数字教材更加开放化、智能化,也使其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风险要素不断增多,其中,“人因”要素日益成为引发数字教材风险的关键要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数字教材设计者、数字教材开发者、运营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人员,作为数字教材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和应用者等多种主体的行为风险表现更加复杂多样。在深入剖析这些风险表现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数字教材主体行为风险的系列策略。这些防范策略包括建立健全数字教材管理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数字教材风险教育、提升各主体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提升数字教材主体的专业素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支持服务机制等。期待这些防范策略的实施,能够有助于各类数字教材主体主动防范行为风险,从而保障数字教材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促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管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仍存在数据采集方法落后、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孤岛等问题,因此,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大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智能防控平台的建设以及运行研究,对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制度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具有多样性,当前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着重于运用财务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但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制度防范,即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也是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发挥教育安全对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作用,应根据教育风险引发的安全后果分类来研判教育领域内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威胁公共生活以及诱发综合影响等四大类型的教育风险及其防范。厘清当前教育风险的内涵、特征,从系统内原发、系统外诱发、系统内外关联三大来源,揭示教育风险生成机理与演变规律;建构嫁接、靶向、溯源与融合四种不同的教育风险治理模式,廓清教育风险治理原则、基本要素与治理过程,形成教育风险防范机制与策略,为推进国家教育安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材编制,能够有效解决技术呈现和受众认知间的冲突。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之下的数字教材编制,可能遭遇课堂规范与责任伦理弱化、系统化教材知识体系解构、教材目标定位泛化、数字化资源运用易引发法律风险隐患等伦理危机。以伦理视角对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材编制进行审视,应遵循技术向“善”和“人”的发展融合的价值诉求,重视数字教材编制主体多元协同和融通的关系诉求,坚守数字教材编制体系“三性”融汇的内容诉求。因此,化解人工智能融入数字教材编制伦理风险,应立足于建构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和技术责任制度,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规范与技术责任,重拾“以人为本”的数字教材编制教育价值理念,动态监控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材编制全过程,充分审视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材编制的设计机理和强化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材编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态整体平稳向好,但各类风险挑战一直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现存风险主要表现于资金财务、内部治理、教育质量等领域。建立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借鉴组织免疫理论来构建的民办高校风险防范分析框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组织与环境间关系三大要素。非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事先进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后天形成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在组织与环境间关系层面,要构建民办高校风险治理协同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构建常态化评估监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型,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型治理范式。数字治理能够对多场景、全过程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进行关联、交叉、分析、整合,促进教育治理过程科学化,突破传统教育治理中“暗箱”问题。学界关于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概念阐释主要形成了数据安全论、技术赋能论、场域整合论等三种学术论说,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等。数字治理在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体现为实现治理主体高效互动、提升循证治理能力和优化精准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同时,高等教育数字治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数字安全风险、教育正义危机、数据孤岛、形式化治理、学术求真精神式微等。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强化理性认知、优化治理结构、聚合治理动能、适配治理机制等四个层面重新构建与优化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生态,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9.
作为课程教材、图书出版与信息技术三者相互架构、复杂整合的产物,数字教材打破了纸质教材的运行生态、文本结构和授受格局,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政府的管等维度上产生了显在或潜隐的风险。溯本求源,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是数字教材风险产生的本体肇因,教育与技术的复杂关系是数字教材风险产生的随机变量,教学主体数字素养欠缺是数字教材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标准与机制的不健全是数字教材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规避数字教材风险,未来需推动技术与教材编制的深度融合,培养教师与学生数字教材使用素养,构建事前审查与事后监督机制,加快构建适用数字教材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创生出教材建设新形态,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发展。但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如简化为“电子文本”、等同于“多媒体资源库”、异化为“答题教师”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数字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教材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教学论视角阐释智能教材“智适应选学、智能化导学、伴随式评价、深度学习互动”等教学性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学习分析、在线追踪、学习者画像、深度交互等技术优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智能教材教育功能实现的方法与技术,并以具体案例解释与说明;针对智能教材教学性与工程性特征,从遵循教学理论、注重实践迭代、加强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智能教材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有利于深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制改革,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渗透风险、引领风险和认同风险,需要从以下方面防范:一是增强内容供给,防范渗透风险;二是加强价值引导,防范引领风险;三是强化网络治理,防范认同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进入数字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引发教材编制思路与范式的转变,教材编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样态。数字时代的教材编制面临着技术泛滥导致课堂规范与责任伦理弱化、技术深度介入解构系统化教材知识体系、快速更新弱化了知识的深度学习及泛化了教材目标定位、数字化资源运用易引发法律风险隐患等教育伦理问题。规避数字时代教材编制的技术伦理风险,应及时更新教材编制基本理念、从动态场域通盘考量教材编制全过程、推动技术与教材编制深度融合、健全行业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兴事物,智能技术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场景、提供新手段的同时,其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生成是内生性逻辑、功能性逻辑和应用性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伦理关系失衡、伦理价值失序、伦理行为失当和伦理规范失控等方面。为确保智能思政健康发展,需要从价值引领机制、协同治理机制、法规约束机制、素养培育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等维度出发,做好智能思政伦理风险的整体性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公司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不仅具有改善公司业绩的作用,更应该具有风险防范效应.文章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在分析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独立董事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阐述数字乡村治理的时代价值,数字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具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繁荣乡村文化和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等时代价值;探讨当前数字乡村治理衍生出的治理主体弱化、治理客体虚化和公共价值消解等风险;提出推动数字反哺、整合和搭建整体性数字平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价值创造是化解风险的系统性协同式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非营利性治理特性待彰显、税收优惠政策待优化、筹资创收路径待拓展、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待健全等问题,国际上的基金会办学模式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基金会大学的共性特征包括明晰属性的治理结构、激励捐赠的税收制度、拓宽增收的筹融资渠道、防范风险的预警系统。探索基金会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宜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和支持并举;完善税法制度,激励全社会教育捐赠;构建宽领域筹融资框架,提高多元筹资和增值能力;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教育负债与学校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负债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教育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构建包括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有程度、学校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在内的学校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从政策方面看,应建立教育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区分教育负债类型,分类治理,采取综合性措施,防范和化解中小学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城市容纳能力明显不足,从而为城市社会风险的产生、积聚埋下祸.根,对城市的整体安全形成较为严重的潜在威胁。对于城市社会风险的治理与防范,需建立起双向沟通、互动合作的风险治理模式,在政府、企业、社区、非营利组织之间构筑起共同治理风险的整体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声誉风险作为民办高校面临风险的一种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一并构成引发声誉风险事件的"团体险",具有常态性、关联性与多维性的特性,在民办高校声誉风险上主要表现为法人治理结构泡沫化、文化理念塑造空洞化与师资队伍建设离心化。因此,必须从组织、防范、化解、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民办高校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中国式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治理理念的革新、数字技术及数字平台的飞速发展共同催生高校“依数治理”的新生态。数字化赋能高校内部治理并重新阐释其现代化价值,揭示出信息采集智能化、教学育人精准化、治理决策科学化、学习办公高效化、监测评估动态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等内涵。为强化数字赋能,高校应从设施、平台、主体、理念、机制等维度探求高校数字治理转型路径,着力完善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数据一体化智慧平台、建设高校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及“自治”意识、构建内部治理监测评估机制并警惕数字化转型中的“陷阱”,实现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