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教学实践为载体,探索文言文阅读中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聚焦文本驳论,梳理逻辑思维,依据助学材料,开展质疑探究,借助辩证分析实现对驳论的审视,达成理性认识,有益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除了字力量之外,它的逻辑力量也是制胜的关键所在。此是我国古代学中典型的驳论性论,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重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重被吸引,细细地琢磨,越琢磨越觉得有味道;联系到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则更是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4.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经典的驳辩文,结构完整,有理有据。但从逻辑批判的角度对王安石的辩驳进行解析,分析王安石在反驳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观点中所出现的几种逻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其逻辑说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一方面担负着为新政辩护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抨击反对者的重任.由于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文中呈现出刚柔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试从遣词造句和语言形式入手,探究文本语言刚和柔的表现方式,并对这两种语言风格的融合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相似文献   

8.
华宣蕾 《学语文》2022,(4):19-2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其中第二篇课文《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书信赠答,是古代士子以文字传递心声,表情达意的一种形式。面对政敌的一再指责,王安石写就此篇进行有力辩驳,剖白心迹。其文约,其情挚,其意决,读来可见安石其人安定天下,坚如磐石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9.
众多宋代文集中所收录的王安石《答曾公立书》,其实应该是《答曾公亮书》。从对王安石写作此文的政治环境,以及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语气来考虑,还有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和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考证.认为该文不应该是写给曾公立。  相似文献   

10.
钱静 《文教资料》2011,(27):9-10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本文谈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所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韩愈,我国唐代名的学家、哲学家,唐代古运动的倡导。他的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结构谨严,语言精炼。他的《答李翊书》是论史上的力作,阐述了为人与为、立行与立言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修养对治学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原文】别纸累幅过当1,老病废忘,岂堪英俊2如此责望邪3?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4文字,才尘忝后5,便被举主6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  相似文献   

13.
驳论又称“反驳”,他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有三种: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恰当合理的运用好驳论方法,会使文章收到一般立论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文。  相似文献   

14.
今传《后汉书》作者非一人,注释于众手,在流传过程中时分时合,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在今天看来。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各种版本刊刻署名或有不妥,二是后人对各部分的撰人产生误解,三是历代学者对其分合过程聚讼纷纭。因此,有必要考察《后汉书》的版本及其内容分合情况。辨讹祛疑。以求其是。避免后人再度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是古代散文中唯一的社会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它分状况、问题、建议三部分,对两税法下的征赋乱痛加批判,更对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予同情,希望以“均赋”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全信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袁青 《文教资料》2010,(2):100-101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主要包括:良知的基本内涵——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具有即体即用、整体性、知善知恶三个特点:恢复良知本体要依靠“此心存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作圣之功;心之本体——良知本身不动,但心落实到现实中的“照心”和“妄心”则有动静之分——“照心非动.妄心动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濠梁之辩》的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庄子无论是论证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惠子的诡辩都是有理有据、符合逻辑,显示出中国在先秦时代,逻辑技巧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化书》继承并发挥了前人的辩证法思想,对“虚”与“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万物的生死循环表述得更为准确,其“一切皆化”思想尤为突出,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然之化、社会之化、人形体之化。  相似文献   

19.
批评家的灼识与偏见-读司马长风的《曹禺的〈雷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司马长风先生的《中国新学史》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史。该书以活泼多姿的行风格和重本体研究的批评特色见长,书中不乏作的真知灼见,但值得商榷之处也不少。本谨就其曹禺批评,对《雷雨》“写作上的投机心理”、紫漪形象刻画的缺乏民族性格以及曹禺对西方名剧的“窃取”等问题试与司马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天中学刊》2006,21(1):69-71
《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均产生于南朝刘宋初年,其所参考的材料大体相同,但对相同材料的比较表明,二书在取材和文字风格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世说新语》的编撰旨趣一开始就与史学传统大异其趣,表现出了鲜明的文学性和雏形期的小说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