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双主体说"的理论困境在于,转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在理论上,"双主体说"同时关照两个过程,导致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混淆;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对主、客体界分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主、客体概念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情形,不能因这对概念所引起了关于主客体问题的讼争而放弃引进。如果从理论上做两方面的约定:第一,从特定的视角出发考察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第二,将某一过程从整体中暂时分离出来,这样可使关于主客体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等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涵及其关系产生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虚拟数字的形式呈现,表现为图像符号和文本信息,呈现由现实人物向符号人、虚拟人和赛博人转变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在智媒时代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在智媒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产生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性在离散中不断减弱,客体的主体性在不断增强中走向湮没,进一步导致主客体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分离,主客体关系逐渐走向异化。在智媒时代破解主客体困境需要正确把握三重维度,加强主体建设和客体建设,实现主客体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络思想教育就是通过用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析关于主客体的存在性、特殊性、转换性的了解。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发挥在网络中的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了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的理论为新的教育发展开阔了新视野,在针对创新教育理论中提高教育效率和素质,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分析,了解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形成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应是伦理关系、责任关系和回应关系。当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主体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双主体三种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主客体关系紧张的状况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的特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互动对话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网络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生活世界与生存境遇中的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网络生存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拓展,预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性与趋势,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教育客体的“主体化”和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相对性。建基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必须真正契合网络化生存方式的特点与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作出了独特的动态呈现,它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基础、以符号互动为基本形式、以双向对象化为主要过程。通过考察这一互动的内生机制,可以从中抽象出“社会的人”与“个性的人”、“现实的人”与“虚拟的人”、“自在的人”与“自为的人”三组矛盾关系,它们既差异又同一,既分离又亲和,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内在张力。从理论走向实践,须通过互动条件的积极创设、互动方式的多维探索以及网络自我互动的有效调适,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效力。  相似文献   

8.
王书侠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4-105
借鉴哲学和交往理论中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特征,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两者形成“主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的结论。确立“主体际说”时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关系模式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入手,主要讨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体关系定位的有关问题,对学界讨论已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中的“双主体”(交互主体)理论,从主体过程为主,客体实践为主的角度上重新思考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基本关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历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希 《培训与研究》2009,26(11):73-74,9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基本关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历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与受教育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理论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主体-客体”或“客体-主体”的结构模式是不科学的。对其科学认识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与受教育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具而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是客体性主体,即“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客体的规定性,目前在学术界大致可以归结为"主体--客体"与"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两种不同的分析结构模式.教育中主客体双向运动的原理从理论上与实践中证明了"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分析结构模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客体性主体的性质,转变教育理念与工作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以人格力量为主的非权力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的理论反思 ,借鉴当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的研究成果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征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 ,主体与客体是一个认识论命题。作为一对相对应的范畴 ,主体与客体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就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而言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主体是指在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  相似文献   

15.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中,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客体对象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基础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是否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这个概念,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等问题,在继承其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设置面临主体“去主体化”和客体“趋主体化”交融、多元化信息内容与信息“圈层”现象交织、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与严肃刻板的说理印象并存、议题设置内容的针对性与发布时机的精准性要求等现实挑战。运用议题设置理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增加议题设置力方面下功夫:主客体互动,以需求导向凝练议题;话语重塑,以贴近原则表达议题;方式创新,以精准思维发布议题;内容优化,以问题导向强调议题。从而达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导向性和实效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根本问题。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即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主体间性”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有着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十分丰富,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争论中比较集中的三个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有无必要引进这对哲学认识论范畴;受教育者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主体;怎样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性质?本文认为,争论的原因主要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要在理论上搞清楚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从方法论上应有两方面的约定:一是在一定阶段的研究中需将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二是在考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需从特定的视角出发确定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实主体的主体性被遮蔽引发主流价值裂化的危险、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导致负面效应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走向技术决定论进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主体的主体性建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实践转向,辨明技术本质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道,来有效规避技术风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