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是调整语词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其目的是追求“意与言会,言遂意遣”这种语言使用的“极致”。足见修辞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修辞能力的强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师语言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并用来传情达意的。教师语言修辞在传情达意上能够尽职就是"美",能够尽职的属性就是美质。教师语言修辞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语言选择的新颖独创性、语言运用的综合整体性、教师语言的相对稳定性、教师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主要依靠画面与声音表情达意,给人以审美享受。但是,电影也是一种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当我们把电影视为一种语言时,就必然会涉及到电影语言的修辞问题。南于电影语言是一种南面面与声音的流程有机结合而成的视听语言,因此电影修辞的实际意义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视听技巧和艺术手段去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4.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观点,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通常情况下,我们讨论的是积极修辞.关于修辞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张弓先生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的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相似文献   

5.
二、汉字所独具的修辞文化汉字自身所表现出的修辞文化,在达意传情上可获多种表达效果.诸如表达敬爱或厌恶之情;或对人嘲讽戏谑显现幽默情趣;或现出说者之巧思;或开发听、读者之智力,民族文化氛围甚浓.这种通过汉字本身反映汉民族文化的修辞方法,是任何别的文字所不可企及的又一“绝活”.  相似文献   

6.
一修辞是使用语言的方法,是说者或写者适应语境的需要或限制,为着增强传情达意的效果,充分调动语言中固有的表达手段而造成的言语技巧。把这些不断重复使用的言语技巧予以综合归类,就成为各种辞格。既然是对语言的使用,就必须遵守语言的规范;而既然又是技巧,就还须有所创造,有所突破,表现为对语言规范的某些合理的偏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修辞美学思想,尽管有其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中国古代修辞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文章认为孔子的修辞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一是修辞的审美标准。关于语言的本质,孔子是将其作为思想内容的表达工具来认识的。语言运用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技巧,而且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手段。因此,孔子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特别重视。孔子既要求注重内容,反对虚浮不实;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提倡对语言进行加工润饰,后人以“文质彬彬”来概括孔子及儒家的修辞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修辞部分(一)重点概念解释:1.修辞:有三种涵义.①指修辞活动,即人们在交际时,为求传情达意的适度而精心选择或变异语言材料的一种活动;②指修辞规律,即调整和修饰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③指修辞学,即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1.引言 “书以载言,言以传意”。人们通过言语交际来表情传意,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交际表达效果指的是说写者与听读者之间沟通的程度,或者说是说写者使听读者接受表达之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说写者要对言语进行加工、修饰和和调整,就是进行修辞,而衡量修辞效果的标尺就是得体性原则。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言语材料的规范 2.0在交际中言语材料的规范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得体性的直接体现。本文重点谈言语材料的规范,它又包括:语音协调、词达意顺、语句通畅、简洁明了这四个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修辞是一种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准确而生动地传情达意的语言手段。学习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说得更准确得体、鲜明生动,使文章富有文采。近  相似文献   

11.
表达汉语意义的“看”字在英语的表达中就有多种形式,人们常常根据语境的不同和文本的需要,去遴选最切近语义的单词或词组,真正做到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与修饰,以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语言艺术方式。话语修辞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在促进适切地达意传情、有力地说服教育、深度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活动中,常会遇到诸如修辞幻象与话语失真、言难尽意与话语隔阂、修辞悖论与话语遮蔽等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要以事实为底线,以理性为主导,以存其“真”;克服言意矛盾,消解语言冲突,以去其“隔”;坚持修辞明理,促进话语融合,以降其“蔽”。  相似文献   

13.
人们进行交际不外乎是为了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正所谓“传情达意”。而传情达意的方式可以是正面直接地表达,也可以是曲折隐晦地表达。隐指就是在言语交际中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含蓄的、影射的表达方式。所谓“特殊需要”是指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愿直说,不便?..  相似文献   

14.
张春泉博士的《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一书,从"何人"入手,以接受心理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了以传情达意为指归的语辞调整。从实践上证明了修辞表达需服从于接受心理的要求。该书把修辞学纳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实现了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如下三方面的努力为基础的:一是修辞是一种有标记的言语行为;二是修辞研究是语言表达适宜性的研究;三是语言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修辞本质问题,是修辞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问题。综观修辞学史上各种观点,因分析的角度不同,差别很大,有“美辞观”或“文辞修饰加工说”、“就意修辞观”或“语辞调整说”、“表达效果观”等,各有各的道理。随着修辞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修辞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同义形式选择说”最具影响,似乎更接近于修辞的本质。但上述各家说法都不能完全概括修辞的本质,他们都忽视了语言同义形式或同义手段的创造在修辞中的重大作用。修辞现象的不断丰富和语言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本文在评析修辞学史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证我们对于修辞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语言表达“第三层次”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达意”、“传情”和“示文”分别为语言表达的三个层次的观点,并对“示文”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提出了较为系统而新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界对修辞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认识不很一致,影响着修辞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亟需注意的问题。(一)认识分歧的由来从社会上看,对于“修辞”是什么,认识是十分含糊的。有的把修辞同写作等同起来,有的用“语法”代替修辞,有的认为修辞就是使语言用得优美生动。这就产生了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认为学了修辞,就能写好文章;另一种偏向是,认为修辞没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8.
论语境调控     
传统的观点认为:适应语境是修辞的基本原则。本文则提出:完整的语境包括修辞活动完成后所生成的话语。用话语去“适应”包含它自身在内的“语境”,这在逻辑上似乎不太严密。修辞活动完成后所生成的话语,不仅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决定语境的性质起着直接、巨大的作用。语言表达并非以让对方听懂为唯一目的,它除了考虑交际的目的以外,还常常追求各种各样的情趣和风格。故此,在形成这些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情趣的过程中,用“适应语境”的说法似乎不能表达人们那种刻意追求语言艺术的主动性和执著性,而用“调控语境”的说法则更能反映说写者在修辞活动中对自己预期目标的精心追求,也更能真实准确地表明说定者的主观能动的操作过程及所需的语言功力。  相似文献   

19.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收集材料;二、剪裁配置;三、写说发表。”任何作者其正式发表的语言应该说都是经历了“剪裁配置”的构思过程的,其语言表达应该满足准确、通顺、鲜明、简练等基本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才讲究生动、有力、形象、藏韵等.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本质属性之一。在英美文学作品里,模糊语言发挥着特有的语用和修辞审美功能。模糊语言的翻译既要深刻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又要注重翻译的策略和技巧,才能准确传情达意,使文学作品的内在涵义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