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庆卫 《现代语文》2006,(11):28-29
《岳阳楼记》这篇章是初中语教材中的名篇,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质兼美的范。对于这篇章的教法,有许多老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也有少成功的设计。尽管教法各异,但诵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至于本的诵读之法,我觉得值得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茶的进行,"语文味"的理论在语文课改大背景下也应运而生了。这一理论的提出,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政治附庸地位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在语文教学中流淌"语文味",可以使语文课堂从以前远离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和空洞的说教里解放出来,开始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可以说,"语文味"的提倡,正是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读《语文学习》2011年12期《“语文味”探微》.我有话要说。许国申老师不满于”语文味”的理论是一本“糊涂账”,进行了一番“探微”,诚心可嘉.理论探索的勇气可嘉。然而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语文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围绕《课标》教学改革,时下有许多的专家和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的倡导。诚然,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的逐渐深入,评价语文课好坏的标准越来越多,但就"语文味"的观点越来越得到语文教师的认可。品读"语文味"就是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凸显出语文的魅力,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传授,是"结论式教学",结果造成语文的外延不断萎缩,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于是大家齐喊"当语文教师可悲"。课改后,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全新的理念引领下,大家又把综合性学习搞得轰轰烈烈,问题也伴随而来——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是缺少"语  相似文献   

6.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教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美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情意绵绵的朗读中读活文本,读出诗情,读出画面,品出诗味,感悟诗韵,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香。教学《山雨》一文,我巧引学生读文想画,品味雨声,体味雨景,读出醇美的语文香。  相似文献   

8.
9.
1.奇怪的问题 学校教育有很多学科.独独只有语文学科有“语文味”的争论。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些语文教育专家与语文教师已经糊涂到什么是语文、语文课该干什么都弄不清楚了。中国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五四以前,主要是读经,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1.
张金 《现代语文》2014,(3):141-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正对语文教学进行着大胆的改革创新,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诸多盲目改革,哗众取宠的案例。笔者以为,误区不可陷入,创新不是喧哗,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更应该紧紧围绕“语文味”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使用《语文读本》需要学校为语文教师及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硬条件 ,更需要教师及学生凭借自己的才智 ,寻找种种生动有趣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我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经验 ,我以为其中的方法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只要不嫌其小 ,总是可以翻找到很多的。下面就谈谈我使用《语文读本》的一点感受。《语文读本》编者将其阅读部分的选文分为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知识性的三部分 ,但无论哪一种选文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 ,都应注重其辐射功能 ,注重积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文学习方法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语…  相似文献   

13.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是课改的亮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语文的“原味”、“趣味”、“情味”、“文化味”来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8月27日 星期日 看了《丑小鸭》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学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爸爸、妈妈、老师,请放手让我去学做每一件事吧!我自信一定会像丑小鸭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廷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8.
刘小军 《广西教育》2012,(21):75+77-75,77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从背景题材、主题、情节方面研究《陌上桑》,认为《陌上桑》非佳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气象。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出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为了使课堂更有实效性,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课堂上,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学、讨论和展示。我参加学校的第一期课改实验,开始,我和学生都热情高涨,激情澎湃,毕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