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常感谢《语文学习》独具慧眼地刊发了许国申老师撰写的《“语文味”探微》。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教材变化大,尤其是新课改.新理念.关于实施课堂教学的模式层出不出.这个没有消化,那个又来了.看得多了,真的让人找不着北。许老师之文.就有拨开云雾见太阳之味。不  相似文献   

2.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论的引入.引起了语文界的高度兴趣和高度重视.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路有多长.又成为广大语文研究工作者和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是《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新突破: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或教学理念提出已将近10个年头了。近10年中,《中华读书报》、《教育文摘周报》等有影响的报刊都对“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过深度报道,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海《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现代教学》杂志等媒体不约而同组织了关于“语文味”的专题讨论。十年磨一剑,霜刃已曾试。今天,“语文味”不仅在互联网上和语文教师口头广泛流传,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新新词汇,成为一个雏形初具的教学流派的核心理念和响亮名称。我们甚至可以乐观地预言:  相似文献   

6.
马峰 《宁夏教育》2007,(4):35-36
“语文味”一词曾出现在2001年第17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即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存“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昧”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在《李镇西大战“李镇西”——简答关于“语文味”》一文中说:1.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发现和找到了对语文的兴趣;2.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学生有着怎样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解读语文味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淡,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面对这一问题,下面就我理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3.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7.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9.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它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味”,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多“读”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品”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写”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读了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上的《从语文味到人文语文》(以下简称"《从》文")一文,觉得他关于"语文味"教学理论的阐释偏离了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且给人蹈虚之感。同时,其"语文味"教学理论中还存在一些理论和观念的错误。一."语文味"理论概念模糊程少堂老师把"语文味"中的"味"与中国古典美学联系起来,并用朱立元教授的话说:"中西两种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