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堂上的‘四分之三’"指上课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动"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维,也指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发言,即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动口。问题的提出源于那次闲暇与同事  相似文献   

2.
<正>1.充满智性的课堂,教师会用生活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性。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要使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换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一个生活化的课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唤起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动是永恒的,而静是相对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动主要是指课堂气氛活跃,而静指的是动脑筋进行思考的过程。课堂上既需要动,又需要静,只有动静结合,学生才能在激发情趣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要合理调控,让课堂动静结合,使教和学达到良性循环。一、培养学生"听",让课堂动静结合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诲人不倦让学生受益匪浅,听贤人教诲如沐春风,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指出:"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长生。"动静结合的辩证思想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课堂是生命体机能与心志的特殊运动,动与静是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动"是指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下,经由教师点拨、引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的活跃状态;"静"是指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静思默想、认真倾听等相对安静的状态,"动"与"静"是互为因果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但要达到"形散而神聚",这就需要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主线,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课堂教学主线的含义教学主线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首尾的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这条线索不仅能串起整个课堂的知识点,还能连接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要摆脱僵化的静态教学模式,走动态的创新教学之路,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要利用媒体,拨"动"课堂;营造氛围,以"动"带静;合作学习,带"动"全体;巧设情境,活"动"思维。  相似文献   

7.
学生眼中",高效课堂"是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课堂;家长眼中",高效课堂"是能启迪学生心灵的课堂。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期盼,面对新时期音乐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正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用律动教学渗透课堂的各个环节,坚持"以生为本,少教多动",以动激趣,以动促学,以动促思,构建"欢"动的高效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善事利器——自制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运用到科学课堂之中也很合适。"善事"是指较好地完成科学实验,"利器"则是指合适的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指因教学需要而运用的模型、实物、仪器、图表等器材。根据环境条件、教学设计、师生需求而动手制作新的实验器材或改进加工原有器  相似文献   

9.
形象化教学是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化,让数学内容以一种生活、立体的形式再现,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学"活"起来、"动"起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听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数学课堂中,通过形象化教学,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耳、动手,课堂显得很活跃,相比以前的课堂真正是"动"起来了.但是,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有一些现象需要我  相似文献   

11.
武学上说以"静"制"动"是武林中的最高境界,可我想说对于一群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孩子来说以"动"制"静"却恰恰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课堂中的"动"确实要比"静"来得更精彩一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小学班级人数较少的现实状况,应地制宜地探索用小班化教育理念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活力,借小班化教学思路焕发课堂新生。通过让课本"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班级"动"起来的策略,使得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动"起来。这里的"动",不仅仅是指"手动"、"口动"这些表面的行动,还旨在让学生"心动"、"脑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乐于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为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赵永和 《教书育人》2012,(26):22-23
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牛鼻子",评价引导教学观念的变化,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引领学习方式和学风的转变。一、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课堂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摈弃诸如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等问题,促使课堂教学回归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效益。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必须坚持"三动"(动眼、动口、动手)原则,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个性,西方也称作人格,就是个别性、个人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需要等实施教学,以求得个性化发展,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理念。如何实现这种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回归?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加以阐释。一、设计"开放问题"课堂问题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问题还应该突出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中生物活动教学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不仅可以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而且可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高效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而和谐的课堂是"静"与"动"辩证统一的。所谓"静",指的是倾听,包括师生间的相互倾听、学生间的相互倾听;所谓"动",指的是善于表达,包括教师的精确表达和学生的积极表达。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陋习一时还难以根除,笔者认为这主要由于我们课堂教学中对倾听、表达、质疑的处理还不合理。前不久,笔者担任县初中历史优课评比活动的评委,听了几位教师的比赛课,课题为人教版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如果一味地重"预设",而轻"生成",那么就会使得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而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所谓"预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等进行事先的设想及安排。所谓"生成"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20.
复式班是指在同一个班级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复式教学相较于单式教学,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很难达到完美。采用"同动同静"教学模式,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