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是王荣生教授提出的研究和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一种基本理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辨识文本体式。文本体式,即文本文体的特定样式,好比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韩大胜 《学语文》2013,(6):10-11
王荣生明确指出,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史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我觉得这可以看作是两大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中应自觉遵守和运用。而王荣生在阐述有关“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正常阅读”这一说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荫发了一个念头: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正常阅读”,而不是从成人甚至是语文教师的高度和视角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当中要根据文本确定相宜的教学内容。既然是“根据文本确定”,那么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种种因素。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取舍教学内容时,如何综合考虑“体式…‘关键”“重点”等几个文本因素。一、体式 体式是对文章体制、结构和样式这三方面的总体概括。确定教学内容需要认清文章的体式特征,把握文章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基于文本解读、文章体式、学情分析和认知规律。"贵在有‘我’"是散文的本质特征,而重"理趣",则是散文的艺术特征。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从散文的基本特点出发,通过对作者所描写的人、事、物的感知把握,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走进作者的内心,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非常多的课例。但细思之下,笔者认为,这些课例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多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笔者结合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原文中的感情进行分析,并试图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说过:“吾闻败者不羞走,所以全也。”意思就是,打了败仗不以逃走为耻,是为了从长计议,保全实力。但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解说道:“‘败者不羞走’,可兼二意:卷土重来.则‘不羞走’,有远计也;望风苟且,则‘走’而‘不羞’,是厚颜也。”他提出的另一种解释“厚颜”,是很有点  相似文献   

8.
王继同先生的《〈老残游记〉里的‘连跑是跑’》(载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指出,《老残游记》的“‘连跑是跑’一句颇遭非议,被很多校注家看作不合语法的病句。”其实,“连跑是跑”“在镇江、扬州一带方言中是一句很通行的习惯说法,”“它表示尽主观能力往前跑,动作比较迅速而且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有反复性。”邵霭吉先生的《释“不作兴”和“连跑是跑”》(载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以下简称“邵文”)一文不同意王文的解释,认为王文的“‘尽主观努力(按:王文本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我最怕教散文。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似乎最常见,它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却最多变,如何立足文本特质和学情特点教好手头的散文?如何做到既有情,却不一味流于"说"情而脱离"读"文字呢?这都是困扰着我这个新教师的事。师父陈智峰老师曾提出:"怀人散文贵在‘传真’,重在‘传神’,而旨在‘传情’。"我深以为然,并以此为索引展开了本次的《老王》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的过程中,我在范读第一段时,有意识地将“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的“华”读作“huà,然后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在这一段中,我有没有明确读错的字音?”很快,就有两个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甲:“我认为这里的‘华’应读‘huá’。”乙:“我认为在这句里应读‘huā,”于是,我要求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乙:“这个字读‘huà’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岳中的山名‘华山’。五岳中的‘华山’在今陕西省境内,课文中的‘华山’在今安微省境内。像五岳中的‘华山’这样重要的地理概念怎么会出现字形与读音都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以及小说文体的独特性,决定了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必须考量两大因素:文本体式和学情。因此。我们认为,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应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双规道齐进,既要重视文本体式,又要重视学情,按照“两驱动(任务驱动群旨驱动)三意识(读者意识,作者意识,评论家意识)”落实教学与国家选拔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7,(11):21-21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思维培育,即根据文本的体式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要处理好内与外、今与昔、“类”与“篇”的三种关系,既要关注“这一类”的特点,也要突出“这一篇”的独特。这样才能让教学重点不走偏,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可以迁移的阅读思维。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充满激情地总结和欢呼新时期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时”,①众多的人们曾为散文有逊于小说成就之赫赫而焦躁;当“新时期文学骤然跌入一九八七年的冷谷”②“已经从前几年的高峰”而“在这三几年里滑进了低谷”③之际,众多的人们更深深地思索和探寻振兴散文之“道”。刘再复同志在其《散文与悟道》④中说:“散文的发展在今天”,“我觉得主要问题又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技巧之外的‘道’。”他说:“‘道’真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它是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内在的哲学意蕴”。他盛赞“巴老《随想录》的巨大成功,就在于他在七十年代末心灵上经历  相似文献   

16.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届‘语参杯’颁奖典礼暨全国语文同课异构展示研讨会”上,我听到了6节各具特色的课,受益匪浅;课堂上的精彩或不足之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写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兼谈一下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吴青云 《教育》2013,(21):41-42
文本深层意蕴的解读,往往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他讲话。"作为教师,要想使文本讲话,就必须找到深入到文本内部,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王荣生教授说:"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标准,要依据文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晚上,吃完晚饭不久,奶奶就一脸神秘地对我说:“佳佳,走,我们一起去吃‘消化药’!”她边说边拉起了我的手要往外走。  相似文献   

20.
“天下”析     
<正> 对贾谊《过秦论》上篇中的“天下”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在本篇里,作者把‘天下’和‘秦’基本上作为对立的两方来对待,‘天下’和‘山东’‘诸侯’‘六国’‘九国’的含义大致相同。”细读《过秦论》,我以为这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