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 《考试周刊》2013,(77):49-49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很多对话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没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导致对话教学中儿童文化的缺失。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审视语言,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文学,用儿童的智慧感受文化,从而让对话为学生插上一双翅膀,让对话带领学生走向远方。  相似文献   

2.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3.
对话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对立而又封闭的教学模式,倡导构建民主、开放、和谐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是对旧的教学方式的革命。如今,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但当我们理性的审视我们的对话式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我们的对话教学常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一时间,对话充溢了我们的阅读课堂。然而,审视某些课堂,我们会发现,整节课都在对话,但几乎都是"伪对话"。第九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中,一位教师执教的《父母的心》一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该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雯 《成才之路》2014,(13):48-4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6.
新理念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也是呼唤人性的课堂,呼唤对话的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营造对话的空间,创设对话的情境,构建对话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富有磁性,使教师激情洋溢,让学生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7.
童话式教学就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课堂,采用夸张、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等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通过童话故事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走进课堂,与文本对话,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管洪涛 《当代教育科学》2007,(3):112-112,1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钟启泉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总是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期望通过评课评出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建构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有效学习的课堂,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过程充分展开,真实而透明,方法在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学生生命不仅在求知中沉淀,更在得法中提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表达形式,采用了在对话中促成学生体验,在语言的生成中点化学生的策略。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答,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对话的难度,同…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性、确定性、封闭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化。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我们要借鉴复杂性科学理论,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对话,走向开放,回归生活世界,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不能否认,“翻转课堂”能够在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被很多人所推崇,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所以,当我们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大可不必有排斥之心,完全可以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用建设的态度适当接纳它。  相似文献   

13.
一、热闹不等于对话“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当然,课堂上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有人把课堂对话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课堂上热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教师作点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得出正确的结论。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轴心,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灵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少不了对话,它是教材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碰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互动,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展开,并尝试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激起课堂教学的千层浪,让对话碰撞出星星火花,点燃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审视,明晰课堂教学中“交往”与“对话”的涵义。在廊清走向交往与对话课堂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让课堂教学走向交往与对话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和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得到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已经日益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现代课堂中,知识不再仅仅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既定的现成知识,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知识在课堂知识教学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就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为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或生生对话必将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许亚健 《科学教育》2007,13(3):23-24
我们的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改革要顺应这一时代走向,就不能不研究教育的对话状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已经二年多的背景下,我市教研室提出中学生物“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验课题,尝试研究实践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着对“对话式教学”的解读,教研室举行了各级评优课,我也听了一些课,在所听课堂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充满魅力的导语设计,花样翻新的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欣赏的同时,也感觉有一些遗憾,遗憾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缺少实质性的交往和对话;遗憾课堂上少了学生碰撞的思维、灵动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主阵地,将"对话"引入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也是对语文教师本质力量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着若干对话误区":满堂问"式的对话教学;对话中的"唯表扬"评价现象;获得文本里的真知就是对话的结果的认识。因此,整合三维目标,实行多维对话课堂教学,建构"和谐"课堂,势在必行":师生"对话——民主互动";生生"对话——合作共享";生本"对话—主动探究";师本"对话——感悟创新。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谁     
课堂为谁而设甲教师为谁而教?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为了学生。 然而,当我们用这样的观点去审视课堂教学时,时常会发现,课堂展示出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按常理而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学有所获,学有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结果呢?说到底,还是“为了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