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李国平《(荷塘月色)讲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的彷徨苦闷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品读《荷塘月色》要从朱自清的气节、情怀及当时的黑暗现实入手。有些地方采用直白的方式表现了对现实的极端不满;有些地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苦闷的心情和内心存在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梦似幻,清新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大多数的评论者都认为这是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是朱自清对“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的向往”。《荷塘月色》一文正是由这两个世界构成的。而我在教学中发现,文中描写了三个世界,即烦躁的现实世界、宁静的自然世界和理想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解读仅限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认为格调明快清朗。无论怎么品.也难以品出物境的幽稚、蒙咙、幽静之美。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应在了解作者生活环境、性格、气质、爱好和际遇的基础上进行,条分缕析.才能去伪存真。下面,根据我在教学中的理解,浅要谈一谈《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1927年7月,正值反动势力不断加强黑暗统治的时期,作为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朱自清不满当时的社会黑暗,苦闷、徬徨,又不能离开现实,就是在这种苦闷矛盾的心情下,他写下了《荷塘月色》。作品是从他要去观赏满月下的荷塘景色写起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  相似文献   

8.
江金勇 《学语文》2011,(5):40-40
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一文中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语句章法;二、作者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据此,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领悟作看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应确定为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慎用善用多媒体课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投影仪演示着本节课的课题:“《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执教者:×××”。上课了,教师作了简短的新课导入,多媒体演示出:“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师请一个同学介绍作者,然后教师作补充,多媒体演示:“作者简介:朱自清,……”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体会作者使用的语言,描写的景色,抒发的感情。”多媒体逐行演示出《荷塘月色》全文,并播放配乐朗诵。教师:“作者描写荷塘月色美景集中在4、5、6节,我们先来欣赏第…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描述. 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年的变动,是人们意想所赶不上的."因而"心中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影","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2003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说是“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的散文典范,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部近乎完美。香港散文家董桥曾说:“散文,我认为单单美丽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也就是说散文如果没有深远的思想内容,光有高华的艺术特色.就如皇帝华美的新装失去物质的依托一样毫无意义。所以《荷塘月色》最吸引笔者的地方就是它所体现出的“哲学之天地”,正如王岳川教授曾在《文本纲读的解释学视域》一文中所写的:“经典性的文艺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与世界人生相契合的深层意蕴”那样。那么《荷塘月色》的“哲学之天地”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就是作者所梦想的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和谐的理想世界。那么,作者所梦想的这样一种和谐的理想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概述。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  相似文献   

15.
姜瑞祝 《职教论坛》2003,(22):61-61
读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如诗如画,寓情于景。而这优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表现的。因此,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一、朴素清新,富有哲理文章开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语道破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统领全文。作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家、人民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作者虽对这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但又不明白出路在哪里,因而内心感到彷徨、苦闷。如何排遣这种郁闷之情,自…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贯穿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全篇的感情线索。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一方面表现出朱自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朱自清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虽苦闷、彷徨,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更主要的方面,抒写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的梦幻世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陈倩倩 《语文天地》2012,(11):35-36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面对这样的背景现实,朱自清不满、悲愤,同时也寂寞、彷徨。满怀这样苦闷的心情,创作出了《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面对这样的背景现实,朱自清不满、悲愤,同时也寂寞、彷徨。满怀这样苦闷的心情,创作出了《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9.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研讨、探寻《荷塘月色》思想、艺术的文字,一向不断。有说作品表现出朱自清对国民党、对军阀的不满和反抗的;有说景物描写巧夺天工的;也有说景胜于情,艺术技巧高于思想的;甚至还有人批判说思想、情调不健康的,等等。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