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笔者家乡的粮所用上了机器来加工粮油,该粮所不但用花生、芝麻来榨油,也用米糠来榨油。糠里也能榨出油来,这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因为"糠里榨油"自古以来都被视为不可思议的事,但用上了机器之后,加上方法得当,粗糙的米糠也能够榨出油来了。  相似文献   

2.
“两会”年年开,报纸年年报。在看了大量报道并予以比较以后,笔者发现有一个问题值得媒体注意——代表、委员们都发言,发言的内容中的确包含有新闻,但全盘照搬这些发言的报道并不是好新闻。换言之,媒体应该善于把新闻从发言中“拎”出来。  相似文献   

3.
五月十三日,新华社播发了“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审结”的消息,和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罕见的大案 深刻的教训”的评论员文章。第二天,首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4.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5.
最近,通讯员采写来的许多会议新闻经常被编辑部处以“死刑”,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样的消息一律不予报道,关键是看会议是否重要、有无典型意义;新闻有没有写好。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拿到一篇新闻稿件,是通过细心雕琢、打磨,把新闻从繁杂的事件中“拎”出来,使其成为一件精品,还是稍事修饰后就将其搬上报纸版面,这既能看出一个编辑的业务功底,更能体现出其嫡辑作风和工作责任心。刊登于2011年4月10日《前卫报》二版头条位置的消息《不让先进典型“等着”争光》,就体现了缡辑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和较好的业务素养。稿件见报后,受到一致好评,《解放军报》在“军媒视界”专版头题位置转发,报社领导在稿件上作了批示,称赞此稿为“好稿”。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10,(6):28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原名嗣穈,学  相似文献   

8.
原稿:李南泉和他的家庭举重班在抚州市梁家巷6号,有一个深受社会欢迎的家庭举重培训班,近10年来,这个培训班为国家和有关方面输送了20多名举重人才。3月5日,笔者在地区体委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这个家庭举重班的教练李南泉同志。李南泉今年38岁,中等个头,消瘦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目前是抚州市红卫旅社职工。他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略略沉思片刻,便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李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采访过程中,许多记者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面对着你,或不愿意说,或想说而不知道说什么。有些时候,采访者对采访的行业或对象不熟悉,不知何处入手,也是最终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何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入身入心地接受采访,使采访活动达到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基层采访经历,觉得可以从做足采访前准备、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采访过程中,许多记者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面对着你,或不愿意说,或想说而不知道说什么。有些时候,采访者对采访的行业或对象不熟悉,不知何处入手,也是最终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何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入身入心地接受采访,使采访活动达到预期甚至超...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一部分出版物,错字之多,相当惊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附录《辅仁大学简史》,一页书上有九处错误:“冬赈”、“赈济”的“赈”字,误为“账”字的五处;“拨款”的“拨”字,误为“拔”字的两处;“节日”的“日”字,误为“曰”字的一处;另有一处是逗号错成了顿号(见该书  相似文献   

12.
记得当年第五届人大召开中有一项重大新闻改革,名为"化整为零":以往每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按惯例,即报上一登了事,但那次不是这样处理,登还是要登的,但登之前,先通过新华社用新闻稿的形式,化成五六条或七八条新闻的形式,对报告重点内容一一加以报道,而每则新闻也就五六百或七八百字,将报告中精髓简要地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3.
应当说,这既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题目。过去把记者叫“跑新闻”的,前些年新闻界还研讨过一阵“脚板底下出新闻”的问题,都涉及这个主题。为什么又说它是新题目呢?目前,有的记者认为新闻不用“跑”也能“泡”出来。到哪里“泡”呢?这样的记者不是“泡”会议,就是“泡”剪彩;不是“泡”宾馆,就是“泡”机关……如此浮在上面,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哲学书,由陈先达教授与学生散步时“谈天说地,论古道今”所成,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  相似文献   

15.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16.
小黄同志: 你来信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去采访的时候,内心非常感动,回来汇报的时候,讲得也很生动,可是写出报道来,却变得平淡乏味,不那么感人了。为此,你很苦恼,希望我能给开一副治疗这“病”的“药方”。  相似文献   

17.
党报,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党报上讲的话,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就是说,应该树立党报的权威性。树立党报的权威,是全党的事,也是人民群众的事。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党报的领导,从办报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出版发行诸方面给予指导和关怀,把党报视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视作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而帮助树立党报的权威。最近,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力量进行新闻阅评,对正式出版的报纸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朱新华  刘辉 《新闻天地》2011,(10):66-66
七月的广州,虽然遭遇高温天气,遭遇热.但我们在广东金叶连锁有限公司晓港湾专营店里面,享受着空调,喝着老板陈奕舜泡的功夫茶,听着他的陈述,我们的心里也挺滋润的。  相似文献   

19.
王莉 《传媒观察》2015,(9):54-55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郊结合地带属于“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特殊地带,有的甚至成为“脏乩差”的代名词,因此城郊新闻也常常坐“冷板凳”,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种资源在休闲生态、人文旅游等要素的整合中不断变化重组,  相似文献   

20.
《孔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它把那段特殊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似乎为第五代导演关于文革记忆的讲述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