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的教育、社会主义未来的教育。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通过这样整体性地教育,把影响人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说清说透,从而使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对奋斗目标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 ,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升华。然而 ,在新形势下人们的理想信念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资本主义“垂而不死” ,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 ,利用各种手段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另一方面 ,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引发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为此 ,江泽民主席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告诫思想政治工作者 :“…  相似文献   

3.
王学川 《成人教育》2015,35(3):40-43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些高校成教学生学风不正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成教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存在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氛围以及教育效果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变化,明显加大了成教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难度.工作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打折扣.当前加强和改进成教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与措施,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和落实“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怀疑是认识现象。它在真理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容怀疑的。然而,每当人们记忆起“十年浩劫”中声名狼藉的“怀疑一切”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打倒一切”,进而对怀疑的必要性发生了怀疑。可是,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对怀疑的认识价值一贯予以肯定、从不怀疑。鲁迅认为“怀疑不是缺点”。马克思更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箴言。人们对怀疑的价值评价应褒还是应贬?那就需要探讨一下怀疑在科学发现、推进真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人的认识中有谬误、有真理,对谬误产生怀疑,才能促使谬误向真理转化。19世纪德国工人哲学家狄兹根认为认识是“由谬误到正确所经历的由可疑到正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对共产主义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个社会理想产生了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怀疑这种理想。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把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社会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或“最终理想”,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人类最美好最合理、最完善的社会。由此人们也就产生了诸如“共产主义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园园 《考试周刊》2012,(53):152-153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教育高速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规模逐渐壮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90后"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目标树立、人文观价值观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多样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本文重点研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剖析原因,解决问题,促使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内容,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把握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通过社会环境和个体成长相结合;教育价值引导与个体自主建构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会相结合;现实生活与虚拟时空相结合等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站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反思与创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心灵,渗入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反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者的角度主要应当反思的是:1.教育者对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茫然无数”现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教什么”?如何教?教育者对此存在“茫然无数”现象…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缄默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它的发现使人们对于教育中的“奇怪”现象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论述教师的缄默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反思学习是更新与构建教师缄默知识的钥匙;为教师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特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成就认识等。1.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趋向多元化随着全球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在原有“精英”教育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大众化”教育所带来的多元化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在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信念的迷茫。在道德观念上,随着高校扩招后人数的急剧增多,道德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对待社会现象不再以单一的眼光来看待,而是多角度地看待、分析和评价。过去那种以是否对社会、对人民、对他人有利作为评判善、恶的道德标准受到冲击。这种复杂的道德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注重自我价值的发展以及开放竞争意识的增强,反映了道德上的进步,但是基础文明、社会公德方面的削弱则是道德上的退步;思想开放、拥护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但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又是错误的;勇于开拓、勇于竞争是正确的,但个人主义、损人利己是错误...  相似文献   

11.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满堂灌,照书念,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等种种弊端。这种教学方法,割裂了认识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把理论认识当成刻板的模式,僵死的教条,甚至用理论裁剪事实。这种作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容易使人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可使人的认识具有继承性,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它更多的是消极的一面:它使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僵化,思路闭塞,目光短浅知识“贫血”。久而久之,政治课教学便会出现教者如同念经,听者味同嚼蜡,教者烦恼,听者苦恼等现象,甚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持怀疑态度,抱抵触情绪,使教学出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引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近30万字的专著倾注着作者刘芹茂先生的毕生心血,是他殚思竭虑的结晶体,也是作者对教育改革新形势的思考与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是一株常研常新之树。尽管马克思主义教育传入中国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探隐索微,但毫无怀疑地遗留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留下了一些空白,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极大程度地减弱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丰富性;二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研究过程中,“各以心臆度之”,导致“各取所需”,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本身变形、走样、实用化。刘芹茂先生的《引论》,在许多地方填补了空白,同时也矫正了以前许多不正确的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的全面发展”时,看到  相似文献   

14.
“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对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躺平主义以安于现状、消极逃避的生活状态作为处世原则,其实质是奋斗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劳动价值观偏离的产物。究其原因,躺平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网络媒体导向以及自我认同危机协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从培育正确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综合引导“躺平”青年转变观念,主动应对青年奋斗精神消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非主流文化消极、叛逆的行为导向模式时常被大学生崇尚者习惯性地应用到职业认识和职业评价中,导致其在认识和处理职业价值观核心问题时,出现认识偏差和行动偏失,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到崇尚群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还会对其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的间接影响。对崇尚非主流文化的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在分析大学生中非主流文化现象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找准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对其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的贫困,因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倾向,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高校在关注扶贫的同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贫困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建立多层面的立体交叉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 ,认真探究 ,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 ,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问题是除旧布新的桥梁 ,是认识深化的阶梯 ,是创造发明的先导。由不知到知之 ,需要问题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需要问题 ;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 ,也需要问题。当前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旋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上,能在方格纸上看出图形的旋转变化,并画出一个旋转90度后的简单图形;能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实例的认识,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初步认识旋转。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践表明,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会普遍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现象.许多学生产生消极、焦虑情绪,成绩波动大,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初、高中教育之间出现了很大“裂缝”.这里结合绵阳实际,谈谈对“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粗浅认识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八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所谓“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表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的评价,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首因效应对我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